索 引 号: | 013053208/2023-54498 | 主题分类: | 公安、安全、司法 |
组配分类: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江宁区司法局 | 生成日期: | 2023-06-26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关于对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第0234号提案的答复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普法;品牌建设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关于对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第0234号提案的答复
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员会社法组:
贵组提出的“关于优化江宁特色法治文化品牌打造的建议”,区司法局高度重视,结合我区品牌创建工作实际,认真研究改进措施,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着力提升工作成效,切实优化普法品牌打造。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坚持高点站位,强化协调统筹。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法治文化建设工作,将“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纳入区“八五”普法规划中,要求全区上下要围绕法治文化阵地提质增效,法治文化品牌百花齐放,法治文化内涵不断深化开拓思路,创新举措。区法宣办积极指导全区各街道、部门推出具有地域特色或行业特点的法治文化品牌,创新打造一批法治文化传播品牌栏目、节目和工作室。组织开展全域法治文化示范点建设,以青少年法治体验馆等31处省市级法治文化阵地为标杆,评选第一批12家江宁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让法治文化进一步向学校、基层推进延伸。
二是坚持品牌创新,深化作用发挥。近年来区司法局紧扣区情实际,打造了一批在省市范围内有影响力的重点特色法治文化品牌。其中“益起普法”品牌内涵丰富,包括高校普法联盟、长江保护联盟、新媒体联盟、民企公开课等多个特色子品牌。“益起普法·高校联盟”吸纳东南大学、南京传媒学院等11所高校加入,校地合作推动形成各方广泛参与、资源合理分配、运行开放互动、成果经验共享的高校普法工作新格局,品牌创建案例被司法部案例库录用。“小司普法课堂”品牌是全市首家以普法视频形式连载,并在区政府门户网站上设置专区的普法栏目,累计创作120期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普法微视频,“《小司普法课堂》打造企业沉浸式普法新路径”获评全省法治市场建设守法普法类唯一一个优秀实例。《多大事啊》金牌调解栏目聚焦身边真实案例,自2014年开播以来已进入第10个年头,今年改版后以“专业且接地气”的方式对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矛盾纠纷进行化解,并引入专业律师说法,共推出10期调解节目,受到观众广泛认可。江宁法韵艺术团连续参与江宁普法实践15年,助力区“三下乡”服务活动,深入基层设点搭台,广泛开展法治曲艺演唱、法治电影播放、现场法律知识问答等活动。此外,我局先后打造了全省首个公共法律服务卡通形象——江娃儿、宁妹儿,“法律拥军”等特色品牌。
三是坚持广泛参与,优化力量配置。充分发挥普法重点单位主体作用,组织相关单位结合工作职责,整合现有资源,挖掘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文化广场,创作数字普法产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参与作用,紧密与“江宁区美丽乡村普法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合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积极探索法治文化品牌市场化运作机制,拓宽社会参与法治建设途径。充分发挥普法志愿者的补充作用,整合“三官一律”、基层法治文艺工作者和社区干部,成立江宁区“及时雨”普法志愿者队,突出“八五”普法讲师团、法律明白人、大学生普法志愿者等作用发挥,加大法治文化推动力。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下一步,区司法局将紧盯薄弱环节、强化工作合力、压紧责任落实,不断巩固和提升“强富美高”新江宁的法治核心竞争力。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工作新格局。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满足人民法治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牢“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方参与”的工作原则,不断争取区领导重视、政协关心,争取财政专项保障,推动法治文化品牌建设扶持政策落地。以“八五”普法中期评估验收和“全域法治文化示范点”建设为契机,凝聚全区力量,进一步推动品牌优化。
二是立足创新驱动,树立品牌新标杆。在时间方面,利用重大节庆日、法律法规实施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通过绑定特定日期以强化活动的品牌效应。在空间方面,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创作基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等建设,确保相关场馆长期稳定地展现法治文化元素。在内容方面,注重发掘、研究、保护辖区红色法治文化,传承中华法系的优秀思想和理念,从而在法治文化品牌建设过程中坚持体现文化自信。在形式方面,对现有品牌从品牌宣传力度上下功夫,以群众“看得见、容易懂、记得住”的方式,拓展微博、抖音等“多元化”宣传阵地,建立法治全媒体传播体系和推动法治文化数字化建设,借助最新的科技手段和媒体形式,提升人民对于法治文化品牌的认知度。在质量方面,倾力打造一批崭新品牌,围绕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推动“沿江”法治文化阵地集群打造高质量建设法治文化特色园。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开展“送法进小区·百千万工程”,打造一百个法治“微景观”,进一千个小区,为一百万居民提供法律服务。
三是推动资源融合,助推发展新高度。鼓励社会参与,以增强法治文化服务多样化为目标,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法治文化品牌建设,不断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法治文化需求。加强对锡剧团等相关社会组织的培养、扶持和管理,有效开发法治文化建设的人才资源,聚集壮大各方的人员力量,吸收更多“民间达人”加入法治文化建设队伍,形成一批“接地气”、聚民心的法治文化品牌。善用市场力量,重视法治文化创作能力的市场化培育,在正确引导舆论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对内容生态、传播方式和营销手段等各类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鼓励通过服务外包、项目授权、财政补贴等方式,依靠市场化手段引入高质量专业人才参与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融合发展,不断挖掘区域各类优质资源,将现有的文化馆、消防馆、青少年体验馆等重点主题场馆阵地串点成线,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多点环绕,充分把景观带连接成面,覆盖城区全域,融入群众生活,不断发挥集群效应。优先向省市推荐杰出法治文化阵地评先评优,扩大影响力。
四是力争推动区级法治文化体验馆建设进程向前迈进。我局将综合考虑功能发挥、场馆维护等实际因素,本着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设施共享共用的原则,筛选出包括天印广场东侧负一楼在内的多处备选地点报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在区级法治文化体验馆场地落实后,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快推进场馆建设。
区司法局对贵组提出的建议表示衷心感谢,希望今后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区普法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南京市江宁区司法局
2023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