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13053208/2023-59288 主题分类:    旅游、文化、广播、新闻出版
组配分类: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体裁分类:    议案
发布机构:    江宁区文化和旅游局 生成日期:    2023-07-10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对江宁区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JNRD1802082号建议的答复
文  号:     关 键 词:    江宁历史文化产业化发展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对江宁区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JNRD1802082号建议的答复

陈静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统筹加强江宁历史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深度挖掘江宁特色的历史文化内涵

江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早在60万年前,这里已生活着迄今所知南京地区乃至是整个长江下游地区年代最为古老的“汤山直立人”,被学术界称之为“南京文明的根、南京文化的源”;已发现有一百年之久的3500年前的“湖熟文化”更是长江下游地区第一个经过系统论证而命名的考古学文化,被誉为南京第一缕文明曙光;秦汉一统时期,江宁境内分封胡孰、秣陵、丹阳三个侯国,缔造了富庶安居的江南鱼米之乡;六朝时期的江宁既是经济和军事重地,同时又成为王公贵族的垂青之地,更是名刹古寺栖居的风水宝地;隋唐时期牛首山和祖堂山已成为众多的名人雅士踏青吟咏之地;南唐二陵的发现更是显现了婉约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与江宁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大航海家郑和及其副使洪保对江宁给予了最深厚的期许,成为了重要的海丝文化遗存;80年前,江宁人民与新四军一道开辟了江苏抗战史上首个成建制的横山抗日根据地,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革命壮歌。这些历史遗存保存着江宁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江宁的根脉所在,值得我们去挖掘保护和利用,从而以史为鉴,以史资政,古为今用,开创未来。

二、传统文化赋能城市建设

文化气质是由内而外的历史积淀,只有让历史与现实生活交相辉映,才能彰显江宁几千年积淀起来的文化气质。

1.文化赋能,打造城市品质化新空间。近年来,江宁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禀赋和文化空间载体,日益积淀起江宁浪漫而时尚的文艺气质。精雕细琢打造秦淮河风光带,“因景制宜”的护栏成为展示传统文化的平台空间。在广场、岸堤等重要景观节点,设置反映秦淮河文化的景观小品。维修保护帝王陵墓南唐二陵壁画、提升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郑和史料陈列馆展陈工程,整治洪保墓周边环境,通过打造这些城市品质化新空间,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多元的文化需求。

2.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生活。城市的文化气质,远看是风景,近看是生活。让文化真正融入百姓生活,是我们一直致力专注的事情。2020年,区文旅局与区民政局组织开展了《江宁区红色地名名录》编制工作,收录了包括赤山、小丹阳等在内的34条红色地名,将这份红色文化记忆深深烙印在江宁人民心中;2021年,湖熟钱家渡成为首批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试点乡村,让这些根植于民间的民俗文化成了百姓亲近的新风尚,诗和远方的相遇更显魅力。

3.文化铸魂,提升软实力。联合江宁区境内国有、非国有以及行业博物馆组建“江宁博物馆联盟”,充分利用博物馆的文物资源优势,举办多元化的历史文化展览、持续推动文化进校园、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真正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博物馆更有力量。持续推动江宁区境内湖熟文化等文物资源调查,理清江宁文明发展的脉络,最大程度去解读、传承历史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三、多形式展示传播江宁历史文化

以文物和文化遗产为生动载体,组织创作一批舞台艺术精品和优秀美术作品,策划推出一批以大江沧桑、人文渊薮、流韵风物、生态安澜等为主题的高水平展览,设计开发一批富有江宁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创新“互联网+江宁文化”体验场景,推动江宁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