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013053208/2024-61922 | 主题分类: | 旅游、文化、广播、新闻出版 | 
| 组配分类: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体裁分类: | 议案 | 
| 发布机构: | 江宁区文化和旅游局 | 生成日期: | 2024-08-09 |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 信息名称: | 对江宁区政协第十三届三次会议第JNZX1303160号提案的答复 |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沿江沿河旅游 | |
| 内容概览: | |||
| 在线链接地址: | |||
| 文件下载: | |||
对江宁区政协第十三届三次会议第JNZX1303160号提案的答复
陈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江宁区沿江沿河旅游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文旅消费,我们既能领略祖国山河之壮美,也能感受历史文化之厚重;既能在“行万里路”中开阔眼界,也能在感悟“诗与远方”中收获精神成长。近年来,江宁区把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推进江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依托“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三个国家级平台,推进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用“诗和远方”构筑长三角城市文旅产业发展新名片。
一是生态优先,打造长江岸线环境整治的美丽样本。扎实推进长江大保护,以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为基础,加快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整体规划。编制出台长江岸线江宁段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统筹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工程,长江江宁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以上标准,江豚在南京段数量由20多头增加至50多头。以长江江宁段19.08公里岸线为中心线,重点建设新济洲生态保护示范片区,开展沿岸绿化造林和湿地修复工作,累计建成5825亩“滨江秀林”,形成300万平方米的生态绿地。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江宁滨江开发区,是万里长江进入江苏的首站,面积26.7平方公里,公园建设有科普宣教核心展示区,集长江新济洲生物多样性展示馆、湿地实习基地于一体,主要通过长江新济洲生物多样性展示馆进行科普、宣教,展示动植物资源,讲述江豚的故事、鱼类生活史趣味故事、鸟类迁徙的奥秘等科普知识。作为打造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样板区域,经二十多年的保护,新济洲湿地公园已成为“生态大宝库”。
二是擦亮名片,拓展河道文化创新发展的绚丽篇章。江宁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全区水域面积率11.9%(不含长江),主要河流32条、主要湖泊6个、中小水库72座,河网水系发达,丰沛的水资源支撑着区域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江河湖泊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江宁区严格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决策部署,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投入,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及水资源再利用水平,以实际行动守护“母亲河”。紧扣“生态江宁”建设目标,江宁区自2016年起,计划用三年时间开展秦淮河综合整治,将江宁“母亲河”打造成“生态之河、美丽之河、繁华之河、人文之河”。秦淮河风光带建成开放以来,成为广大市民休闲的重要场所,建成的滨河步道、硬质景观、园林绿化精致美观,赏心悦目。杨家圩公园、滨河体育公园、九龙湖体育公园等自然景观与城市景观完美融合,打造成一个兼具运动、娱乐、观景为一体的公共活动平台,也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作为进入江宁中部美丽乡村核心启动区的门户——金陵水乡·钱家渡,因水而起,因水而兴。钱家渡村内河网纵横,塘田交错,因地制宜打造的水上环线成为了钱家渡最突出,也是最有特色的游玩方式。同时将非遗元素和水乡风情融入到“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通过美食品鉴、露营休闲、水乡演绎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水乡的白天与夜晚串联,打造夜食、夜游、夜演、夜赏、夜购、夜宿等全新“夜”态,开拓多元化的消费市场,拉动乡村旅游夜经济。
三是系统保护,推进长江文物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持续深化长江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和研究阐释,推动江宁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机融入“长江文化”体系。加强湖熟文化发掘研究,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深化湖熟文化等考古研究和江宁地域文明认知,活化利用湖熟文化遗址和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进梁台遗址本体保护及环境整治,组织开展全区范围内秦淮河及支流两岸135处台型遗址及孙吴时期方山埭古代水利工程等调查。推动郑和墓、洪保墓等海上丝绸之路江宁遗迹保护申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性保护工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联合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三江学院等驻区高校,开展海丝文化、航海类特色专题研究和成果转化;以郑和航海图为基础,沿郑和湖打造滨水休闲海丝文化体验路线。整合全区232处文物数字化资源,建成集文物导航、解读、鉴赏等功能于一体的文物资料库;收集整理编撰大运河、长江历史人文、红色文化史料、大众科普、青少年教育等系列丛书;借助文学、音乐、影视、纪录片等多种形式,加强长江江宁段文艺精品创作,生动呈现长江故事。
目前全区文旅设施的建设主体在各园区、街道,下一步区文旅局将结合目前的河岸设计现状,在确保防洪行洪安全的基础上,联合区水务局、区规划资源分局对江宁河岸线及周边现有休闲场地、设施开展调研,在满足属地规划建设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丰富现有沿江沿河岸线文旅布局,依托文旅深度融合,联动周边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等优质资源,进一步串联长江江宁段沿线江宁街道黄龙岘、湖熟街道钱家渡等美丽乡村资源,打造长江乡村振兴旅游线路;充分发挥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的科普宣教功能,打造长江大保护展示教育基地。持续办好江宁周末露营计划、园博园烟火秀、矿坑公园光影秀、四季牛首、全国青少年龙舟锦标赛、春季马拉松等具有区域品牌影响力的活动,为本地市民和外来游客提供沉浸互动式长江文化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