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13053208/2024-62236 主题分类:    旅游、文化、广播、新闻出版
组配分类: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体裁分类:    议案
发布机构:    江宁区文化和旅游局 生成日期:    2024-08-09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对江宁区政协第十三届三次会议第JNZX1303224号提案的答复
文  号:     关 键 词:    美丽乡村再升级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对江宁区政协第十三届三次会议第JNZX1303224号提案的答复

朱苹、方挺、李富园、陈福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一村一策’助力美丽乡村再升级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经营业态单一的问题

目前,江宁区33家省星级乡村旅游区均存在着业态单一的问题,大多数还停留在餐饮和民宿上。针对这一个问题,区文旅局已进行了多次调研,并且在与乡村旅游区管理方进行了多次的交流,希望管理方在乡村旅游区内招商时要充分考虑到乡村旅游区内业态的分布与发展。目前,佘村已进行了试点工作,已引进了烘焙、咖啡、餐饮、茶社、体育、漂流、亲子项目、民宿及露营地等业态。截至目前来看,效果较好,但可持续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观望。因此,我们建议各街道和国企在项目选择上应选多元化的项目来丰富本区域内业态,更好地吸引人气。我们也相信,通过试点工作会将江宁区的乡村旅游更好地引入到一个良性的运转上来。

二、关于引流力量不足的问题

江宁区的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乡村旅游品牌力度不够,今年我们将利用乡村旅游民宿创建国家等级品牌为抓手,以推出区内民宿十大品牌为切入点,与牛首山、银杏湖、园博园等人流量较为大的景区景点合作,将人流引入到各个区域的民宿中,更好地解决人流量的问题。同时梳理、整合、盘活现有资源,不断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积极探索沉浸式体验、虚实结合游览等文旅新业态,探索“互动性演绎+沉浸式剧本”模式,打造体验式实景剧本旅游项目,串联园博园、阳山碑材、杨柳村等景区景点,打造2~3个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消费新场景。强化品牌活动在拉动文旅消费中的引领性作用,策划开展“乐享江宁·四季有约”“跟着赛事去旅行”“游购乡村·乐在江宁”等文旅品牌活动。打造“研学江宁 成长旅行”研学产品体系,串联亲子游、自驾游、研学游等特色主题游线路,推出首批“研学旅行特色场地”。

三、关于市场化程度低、产业融合、盈利能力弱的问题

江宁乡村区初步建设就是利用政府的引导作用来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和运营,问题也相继出现,如何解决发展后劲不足、对政府依赖性高,包括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迫在眉睫。针对这个问题,区文旅局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旅康集团、汤北户外、佘村、观音殿、禄口等地区正在积极地开展招商工作,区文旅局也联系了几家品牌公司正在对接。

2.鼓励采取多元化经营合作模式。龙尚社区的经营模式有多种,政企合作、租金模式、提供房产合作模式等,效果较好。

3.开展“两融两进”行动。按照“宜融尽融、能进则进”的原则,大力实施体旅融合、体商融合、赛事进景区、赛事进商圈“两融两进”行动。指导汤山矿坑公园、汤北户外申报省级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推动汤山度假区将自然环境与品牌赛事融合,积极开拓水上、户外、极限运动市场。

四、关于后期维护不佳的问题

经过前期调研发现,乡村旅游区发展到现在,因为资金和后期维护等问题,全区33家原省级乡村旅游区出现了标识牌不全、健身步道设施破损、游客服务中心废置,摄像头不能正常使用、停车位少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区文旅局已开展了以下工作:

1.加大乡村旅游区公共设施扶持力度。每年对乡村旅游区的建设提供50万元的引导扶持资金,同时积极协调省市调拨乡村旅游扶持资金。

2.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新时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导向,以标准化、均等化、品质化推进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服务、高品质供给。组织开展基层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盘活存量资源,对天印广场部分现有建筑进行改建,整合图书馆、群艺馆、非遗展示馆等文化场馆,打造集“书本阅读、非遗展示、户外演绎、情景体验、休闲娱乐”五位一体的无界城市文化空间,新建社区邻里书房3家,力争创成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2家。

3.与农业农村局合作打造江苏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通过借力来建设和改造江宁区部分乡村旅游区公共设施存旧、破损的问题。

如何推动全区乡村旅游的建设与发展,今年区文旅局重点工作如下:

一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坚持策划先导和整体谋划,加大文旅资源统筹力度,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实施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行动,开展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旅游休闲街区建设工作,支持百家湖1912街区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金陵小城·燕集里创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开展2024年度江宁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达标项目申报遴选与认定工作,推动建设第二批区级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和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引领项目,督促指导首批入选单位在体制机制、发展举措、产业导入、政策保障等方面先行先试。

二是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探索“民宿+非遗”“民宿+餐饮” 等多元发展路径,构建“乡村院子美食”“百院百宿”等乡村旅游特色品牌体系,联合开展特色农产品、乡村美食、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等展销推介活动,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争创全国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各1家。立足旅游、康养、休闲等功能定位,增加乡村民宿、旅居集散基地等旅游居住设施,提升城市近郊旅游消费体验,拓展投资消费增长新空间,指导新开办乡村旅游民宿6家以上,争创国家高等级民宿1家、江苏省乡村旅游民宿集聚区1家,培育本区特色品牌民宿10家。

三是开展联动式宣传推介。全面打响“水韵江苏、活力江宁”“来江宁织造幸福”等文旅品牌,策划开展江宁文旅IP(元宇宙)形象、主题宣传语专题策划等征集活动,开展文旅微短剧大赛,通过微短剧创作展现富有江宁特色的“烟火气息”和城市发展、美丽乡村,打造具有广泛影响的城市形象名片。聚焦长三角开展“1+3”联动宣推,赴上海、杭州合肥等地召开文旅资源推介会,进行品牌旅游形象和主题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加强对冷门景区和新兴景点的话题引导和宣传推广,积极参加省、市、区开展的对外交流合作推广活动,开展线上线下产品宣传、输出和游客引流工作,提高江宁文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是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梳理、整合、盘活现有资源,不断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积极探索沉浸式体验、虚实结合游览等文旅新业态,探索“互动性演绎+沉浸式剧本”模式,打造体验式实景剧本旅游项目,串联园博园、阳山碑材、杨柳村等景区景点,打造2~3个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消费新场景。强化品牌活动在拉动文旅消费中的引领性作用,策划开展“乐享江宁·四季有约”“跟着赛事去旅行”“游购乡村·乐在江宁”等文旅品牌活动。打造“研学江宁 成长旅行”研学产品体系,串联亲子游、自驾游、研学游等特色主题游线路,推出首批“研学旅行特色场地”。推动“江宁之春”文化惠民品牌持续突破创新,组织开展“青春绽放 当燃有宁”大学生活力创艺季、“游购乡村 乐享江宁”乡村文化活动、“12+5+N”文旅融合活动、“一村一品”特色文化活动等七大板块各类活动1000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