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13053208/2024-84937 主题分类:    卫健、妇女儿童、体育
组配分类:    区政府办文件 体裁分类:    通知
发布机构:    江宁区卫健委 生成日期:    2024-11-22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江宁区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
文  号:     关 键 词:    责任单位;医疗卫生;中医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江宁区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

    为推动建立优质高效的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和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及市、区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研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区域医疗服务高地

1.提升区级医院服务能力。推动江宁医院进入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A行列、智慧医院建设实现新突破、国家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达到六级。发挥江宁中医院特色优势,以建设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和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为牵引,整体提升全区中医综合服务能力水平。加快推进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一体化托管合作,助力创建国家级医学中心。支持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提升严重精神障碍收治能力,建成省内首家区域性儿童孤独症筛查评估干预康复中心,建成三级精神专科医院。如期建成江宁妇幼保健医院,落实与鼓楼医院国家妇产医学中心合作,建成三级妇幼保健医院。(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医保分局等)

2.推动中西医并重。健全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一体化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西医结合服务水平,增强中医药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推进江宁中医院区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中心、区域中医医联体、“两专科一中心”建设,与中国药科大学合作强化中医重点专科和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中医药特色优势品牌,提升中医药应急救治和疑难危重症诊疗能力。用好智慧中医云平台,建设中医互联网医院。(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疾控局〉等)

3.加强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健全公立医院运营组织体系,落实三级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并纳入医院领导干部序列。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和全成本核算,严禁举债建设和超标准装修、购置大型医用设备。探索对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实行年薪制,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工资、协议工资等多元化分配形式。将绩效考核与项目规划、经费核拨、绩效工资、年薪发放等联动。严禁设置创收指标、将薪酬与药品、耗材、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积极推进对接省公立医院相关监管平台。(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委编办、区财政局、区人社局等)

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水平

4.完善基层健康服务圈。按照医疗资源规划和布局要求,构建“10+13+N”及“207+N”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到2030年,累计建成社区医院的比例达75%,每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基本建成8个功能中心。推进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改扩建,全方位打造207个卫生服务站,视情新增N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社区医院、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实际开放床位分别不低于30张、80张、100张,其中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床位占比不低于50%(涉农地区40%)。(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财政局、区规划资源分局,各街道、相关园区等)

5.拓展基层医疗服务功能。推进“基层特色科室诊疗服务圈”建设,到2030年,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至少有1个特色科室,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荐标准80%以上。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丰富科室设置,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备案后实施三级及以上手术,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全托底。推进社区(村)卫生室基本建设提档升级,提高甲级村卫生室覆盖面。到2025年,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齐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基本设备;为社区医院、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配齐CT、彩超、胃肠镜等设备;支持部分社区医院增配磁共振等设备。(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财政局,各街道等)

6.深化基层中医药服务。到2025年分别再建1—2个五级中医馆、四级中医馆,三级中医馆实现全覆盖,中医阁占比达到90%;到2035年力争建成五级中医馆3-5家,四级中医馆18-20家。完善家庭医生签约中医药服务,0-36个月儿童和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服务占比达到国家要求。完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体系,将参培率、合格率与绩效挂钩。对接江苏省智慧共享云中药房服务,用好中医诊断辅助设备,建立数据支撑的个体化智能辨证论治体系和系统。依托智慧中医云平台推进区域中医药服务一体化、应用智能化、管理同质化。建设区域中药药事质量管理、专项培训体系,推动中药药事服务标准化建设。(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财政局,各街道等)

三、深化分级诊疗

7.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组建并实体运行医共体管理中心,实现人财物高效统筹。结合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重点打造网格化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完善规范双向转诊,督促二三级医院及时将病情稳定患者转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治疗康复。推进专科联盟建设、远程医疗协作,医共体内共享使用床位、号源、设备。探索实施总药师制度、药学门诊、前置审方和临床及家庭药师药学服务管理,多维度化解基层药品短缺等难题。(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医保分局等)

8.改进医疗服务模式。通过帮建专科、下基层和建设联合病房、专家工作室(站)等方式,向基层下沉优质医疗资源。鼓励医共体牵头单位按比例向基层开放号源(检查等),提供分时段精准预约诊疗,节省患者就诊时间。依托基层家庭医生互联网诊疗平台,开展线上挂号、问诊、购药、家医服务、预约等连续诊疗服务。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到2025年基层医疗机构和三级医疗机构全部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对接医保平台,完善医保脱卡在线支付。探索建立医疗服务点评制度,提升患者就医体验。(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医保分局等)

9.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首诊签约内容及标准,做好首诊签约,鼓励二三级医院专家、社区网格员进家庭医生团队。依托信息化平台,全流程打通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区网格健康服务通道,为签约对象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紧密型医共体牵头医院向家庭医生开放不少于1/3的门诊号源、1/4的住院床位,让签约对象经基层转诊可优先就诊住院。推进区域巡回医疗服务,家庭医生团队每年为签约对象开展1次健康评估,进行健康指导干预。(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医保分局等)

四、完善医防协同机制

10.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建设,在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专兼职疾控监督员,强化对各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业务指导,促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区内医疗机构深度协作。完善监测哨点布局,优化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之间信息交互,健全多点触发监测预警系统。推进区疾控机构改革,优化完善疾控机构职能设置,加大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行政执法力度,建立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片区责任制。探索区疾控中心面向社会提供公共卫生技术服务的运行模式。(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疾控局〉、区委编办等)

11.加强妇幼健康服务。加快推进区妇幼保健院建设,计划2026年全面投入使用。加强母婴友好医院和妇幼健康规范化门诊建设,到2030年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市级妇幼健康规范化门诊,积极建设省级妇幼健康规范化门诊。优化“两癌”筛查智能化管理与防治一体化综合服务,加强 “宫颈癌综合防治一体化门诊”建设,打造宫颈癌三级综合防治模式。开展初一女生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免费接种工作。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提供“一站式”婚检、孕检服务,产前筛查 “愿筛尽筛”,全程做好新生儿29种遗传代谢病筛查等防治服务。持续推进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改革。(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财政局等)

12.深化医防融合发展。推进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将基层卫生服务融入社区网络,通过党建引领优化基层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完善全区医共体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对重点人群进行疾病预防、筛查、诊治、护理、康复等一体化服务。增强临床医防融合意识,把预防融入临床诊治全过程。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防融合试点,将家庭医生团队作为最小单元,通过签约服务落实医防融合。利用基层健康监测大数据做好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跟进强化健康管理,提升“预防”权重。(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疾控局〉、区财政局,各街道等)

13.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加快布局建设老年医院、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护理院、安宁疗护机构等,再建成1所公办三级老年医院,继续建设老年友善医院。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与周边养老服务机构衔接,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发挥沐春园护理院、同仁医院、东山和上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试点服务机构辐射作用,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医养服务模式,每年建成1-2家安宁疗护试点服务机构。(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民政局、区财政局等)

五、推动信息赋能和医教研产融合发展

14.建设高效急救医疗体系。加速智慧医院体系建设,对接南京市120急救中心,与院内预检分诊系统数据实现连通共享,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无缝衔接。依托江宁医院建成市、区两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成14+N家120急救站点,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院前急救网络。广泛开展群众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公众自救互救知识技能水平。(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财政局、区红十字会等)

15.强化数字信息赋能。深化“智慧中医云平台”“基层互联网医院”等便民、惠民信息化工程。持续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推动标准化数据采集、汇聚、治理和应用。江宁医院、江宁中医院逐步提升国家医院智慧服务、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加强医共体信息化互联互通、互联网医院建设,构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提供多类型“互联网+服务”,实现区内检验检查互认、诊疗信息互查。新建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质控信息化系统,强化对基层医疗公卫信息化质控。依托“江宁健康卫士”安全有序开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财政局、区数据局等)

16.加强科研体系和研发能力建设。深化院校合作,依托属地高校及其附属医院,推进教学医院、附属医院等科教研一体化建设。强化医院临床研究、临床诊治、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加快开展一至四期临床试验。大力开展新药、新诊疗方案和医疗器械拓展性临床试验,促进全区生物医药产业升级。用好江苏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平台,推动干细胞、免疫细胞治疗等先进生物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试点。围绕我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加强急需紧缺人才培养,靶向引进领军人才,构建结构合理、专业齐备、优势互补的科研团队。推动组建包括高校、医疗机构在内的“研发中心”,加快推进优质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委组织部、区卫健委、区、区教育局、区人社局、区市场监管局等)

六、加快促进医保政策协同支撑

17.深化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行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对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的患者,住院起付线实行累计计算。落实国家DRG/DIP病种(组)目录,推动同一病种区内按统一支付标准结算。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稳步推进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试点。加大医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力度,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服务在医疗服务总量和医保基金支付中的占比。将符合条件的社区(村)卫生服务站门诊医疗服务纳入门诊统筹保障范围。大力推广“宁惠保”“幸福保”,为辖区内居民和新江宁人扩大医疗保障。(责任单位:区医保分局、区卫健委等)

18.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动态调整门诊诊查、护理等偏低价劳务类项目价格。规范基层医疗机构一般诊疗费价格,均质化程度较高的项目实现同城同价。规范互联网复诊、会诊、远程监测项目收费,促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向基层延伸。合理提高医保基金对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总额控制指标,逐步提高区域内医保基金用于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医保报销目录中增设农村地区适宜卫生服务项目,适当提高家庭病床建床费等,逐步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性收入占比。(责任单位:区医保分局、区卫健委等)

19.科学合理使用医保基金。大力实施全民参保工程。建立健全由医保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定点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编制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医保总额编制的规范性、科学性、针对性。加强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组织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信用“云端”承诺活动,倡导合法守约、诚信经营。建立区卫健委、区医保分局联合行动机制,拓宽投诉举报渠道,坚持惩防并举,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责任单位:区医保分局、区卫健委等)

七、加强医疗卫生人才、财政支撑和综合监管

20.改进医疗卫生人才招聘方式和培养制度。社区医院、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高级岗位比例参照一级医院标准设定。简化全科、康复、口腔、精神卫生等紧缺专业人员的招聘程序。加大校园招聘推介力度,探索以应届毕业生在校成绩作为招聘笔试成绩直接开展校园面试招聘工作。建立乡村医疗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制度,规范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建设,持续开展基层适宜卫生技术培训。(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卫健委等)

21.统筹管理使用区域医疗卫生人才。积极探索公立医院备案制人员“区管街用”等管理方式。探索建立江宁区卫健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事业编制“周转池”,由卫健委统筹灵活使用基层医疗机构编制,根据实际服务人口、服务功能定位及工作量,合理调配基层医疗单位人员。全区每年动态统筹调整一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盘活用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量编制,空余编制主要用于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招聘引进急需紧缺卫生专业人才和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责任单位:区委编办、区人社局、区卫健委等)

22.落实政府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投入机制。在现有财政保障机制下,对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同级政府足额保障。各级财政共同承担基本公共卫生、重大公共卫生和重大妇幼卫生等项目经费。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对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等给予补助。加大对符合规划的传染、精神、妇幼、老年、中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投入倾斜力度。(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卫健委,各街道、相关园区等)

23.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监管。健全多元化综合监管机制,建立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部门协调机制。创新综合监管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医疗机构非现场执法,加强多部门沟通联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加强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健全依法联合惩戒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和联动问责。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满意度调查,推动医疗机构全员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培训,持续开展廉洁从业专项行动。(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医保分局、区市场监管局等,各街道)

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强化党的领导,落实各有关部门责任。要坚持目标牵引,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年度工作规划、高质量发展考核。要动员各方参与,强化跨部门协作和信息互联共享。要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营造改革发展良好氛围。


相关图解:一图读懂江宁区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