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13053208/2025-50065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组配分类: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体裁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江宁区农业农村局 生成日期:    2025-07-23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对江宁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JNRD1804033号建议的答复
文  号:     关 键 词:    稻米;产业链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对江宁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JNRD1804033号建议的答复

王孟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粮食加工、储运等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1、强化品牌整合,推出“苏湖大米”公用品牌。结合“江苏”和“湖熟”地域名称概念,用好“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内涵,主动借力、多维发力,创新打造“苏湖大米”公用品牌,通过横向整合湖熟大米、土桥大米等区内现有26个品牌,提升大米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有序推进全域标准化生产。强化优良品种选育推广,探索稻—虾共生、稻—鸭共育等有机种植模式,依托区家庭农场联盟制定水稻种植标准生产规程,推动实现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栽培技术、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投入品,制定产地环境建设标准、大米质量标准等技术规程,确保稻米品质稳定。二是积极实施数字化赋能。以品牌附加值提升为激励导向,有序推广“苏湖大米”授权包装印制“溯源码”,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流程质量追溯。广泛应用遥感检测、智能灌溉、病虫害预警等数字技术,建设覆盖全区的数字化农田管理系统。推进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组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促进稻米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三是持续推进规模化加工。探索集体领办企业、合作社建设粮食加工仓储中心,支持龙头企业提升稻米加工能力,推动大米加工由分散型向品牌集约化发展,不断提升出米率和盈利能力。强化品牌设计管理,统一包装设计、规范品牌标识使用,推动“卖稻子”“卖大米”向“卖品牌大米”转变。

2、实施整体营销,构建“线上线下”推广渠道。着眼于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品牌渠道并重”的全域营销体系,全面提升品牌市场渗透率。线下渠道重点突出宣传推介,由区供销社、农业农村部门通过加强联合,架起稻米供需“桥梁”,组织“苏湖米”稻米品牌积极参加农展会、供销展示展销等活动,依托社有企业、市场商超、电商社团等渠道资源,推进优质大米进广场、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通过预约制、定期配送降低物流成本;积极对接“小厨娘”等餐饮龙头开展联名合作,在门店设置“本店专用米”标牌,实现大米品牌与餐饮品牌双向赋能;强化与“金陵味道”“食礼秦淮”“善田江宁”等公用品牌合作,打造3家左右“苏湖米”产品展销旗舰店。线上渠道重点打造数字化营销体系,升级完善“善田江宁”微信小程序功能,借助线下宣传推广热度提升小程序复购率;通过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推广“苏湖米”产品,支持建立网上专营店;开发“稻田认养”小程序,为消费者提供稻米种植全程可视化、个性化定制等增值服务,通过“线上认养、线下托管、全程溯源”的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推动农业生产向体验式、参与式、共享式转型,有效提升“苏湖米”品牌溢价能力和消费者黏性。

3、实施多元发展,打造“全链创收”产品体系。针对细分市场需求,拓展大米产品品类,延伸优质稻米产业链条,打造高附加值产业生态圈。一是做好精深加工文章。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设立大米深加工专项扶持基金,鼓励企业加强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深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加大招商力度,举办大米精深加工产业沙龙,吸引优质企业投资合作,推动优质大米全产业链建设。二是开发全年龄段产品。研发设计覆盖全年龄段的多元化、高附加值产品,探索开发富硒米、胚芽米、“米珍”等健康功能性产品,推出米粉、米糕、米酒等即食休闲食品,针对儿童研发米饼、米糊等零食,针对老年人和“三高”人群开发低GI米、糙米等健康主食,拓展稻米在美妆等高溢价领域的应用,实现从“好粮”到“好产品”的价值跃升。三是深化农旅融合发展。构建以稻米为核心的多元产业生态,依托“农民丰收节”等主题活动,结合打造方山都市田园综合体等标杆项目,充分挖掘“稻田+”“稻米+”潜力,开发亲子插秧、割稻、秸秆手工、科普研学等稻米主题农耕体验活动,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双赢。

4、优化产业生态,构建“规范高效”保障体系。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协同的品牌建设长效机制,激发大米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一是完善制度保障体系。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制定《“苏湖米”公用品牌培育推广中长期规划》,成立市场监管、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联合的品牌管理协调机制,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标准体系。设立品牌发展专项基金,重点用于品牌推广、技术改造、质量管控、风险防范等领域,为品牌建设提供长效资金保障。二是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建立大米购销合作网络,完善主要大米物流节点等基础设施,探索建设区级寄送公共配送中心,引导农村电商服务站、寄送物流综合服务站等站点共建、服务共享,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站点建设。鼓励粮食经营者与粮食生产基地,尤其是一些优质稻米示范基地、农业示范园区等,建立长期粮食产销合作关系。三是完善评估督导体系。构建“苏湖米”“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矩阵,建立品牌价值评估制度,定期开展市场占有率、消费者认知度等指标监测。构建动态准入退出机制,实行“苏湖米”品牌授权企业“红黑榜”管理,扶优培强大米加工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优中小企业,逐步形成“头雁引领、群雁高飞”的良好态势,推动品牌价值、企业效益、产业效益同步提升,在政企协同开展“苏湖熟、天下足,‘苏湖大米’享口福”营销推广中,为江宁大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再次感谢您对加快粮食加工、储运等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关注和指导!我单位将以此次建议办理为契机,加快补齐政策短板,做好项目服务管理工作,推动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联系人:陈超

联系电话:025-68173954

南京市江宁区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