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3053208/2025-50578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组配分类: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体裁分类: | 议案 |
发布机构: | 江宁区科学技术局 | 生成日期: | 2025-07-25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对江宁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142号建议的答复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人大;建议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对江宁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142号建议的答复
马竞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助力江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江宁区始终强化在全市生物医药“两核三极”产业规划布局中“江宁驱动核”的使命担当,全力打造生物医药先导产业集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产业规模增速在全区“5+4+5”产业体系中居前,江宁高新区持续多年稳居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前20之列。
全区集聚了生物医药产业链企业60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51家、上市企业4家、“专精特新”企业30家、独角兽瞪羚企业17家,形成了细胞与基因治疗、新药研发与生产、研发服务外包(CRO)、检测检验、高端医疗器械等5大产业集群。2024年,全区规上企业109家,总产值/营收达338.07亿元,同比增长10.86%,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产值达163.98亿元,同比增长24.1%,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正大天晴顺欣制药实现年产值35.37亿元,同比增长150.58%,奥赛康年产值14.57亿元,同比增长12.7%,扭转了近几年的下降趋势。
以上是目前江宁区生物医药与新型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现状,感谢代表对江宁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您的建议对日后的工作有很多启发,根据建议内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答复。
一、加强临床研究支持力度
南京市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在2025年3月26日召开的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上,市政府专题成立了4个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生物医药产业攻坚办公室将由南京市科技局牵头,联合江宁区、江北新区、栖霞区等生物医药重点板块,组建重点服务保障专班,为全市龙头医药企业提供保障服务。在政策层面,南京市出台了《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1)对于企业参与国家、省、市攻关项目,对牵头承担国家技术攻关任务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结合全市产业重点方向开展市级“联合攻关”项目,分阶段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开展临床前技术突破项目,择优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2)对企业完成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并正式启动下一阶段研发工作的国家1类创新药、2类改良型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给予一次性奖励,其中1类创新药每个品种最高100万元;2类改良型新药和生物类似药每个品种最高50万元;已上市创新药品再开发、增加适应症等每个品种最高50万元支持。
南京市支持符合条件的医院通过备案增加临床试验专业。发挥临床研究伦理协作审查联盟作用,加快构建多中心伦理协作审查机制。对医疗机构作为组长单位牵头,承接企业申办的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择优给予支持。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与有经验的创新医疗器械企业、第三方医学检验室探索开展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服务于临床科研
为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江宁区也出台相应支持政策,从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到新药和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再到创新产品参加国家集采,围绕“研发-上市-销售”全产品周期,给予创新药品/医疗器械企业政策支持。江宁区还率先出台了临床试验责任风险补偿机制,鼓励保险机构开发临床试验和产品责任保险,根据投保企业实际缴纳保费情况给予相应奖励。
二、分级分层精准支持
一是龙头企业专项支持,通过建立多部门联动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机制,以企业实际问题为导向,精准对接相关部门,“点对点”解决企业实际问题,通过“一事一议”机制支持重大项目用地及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应企业提出申请,由商务局牵头制定《南京市江宁区出入境特殊物品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工作方案(试行)》,认定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蓬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江宁区出入境特殊物品多部门联合监管试点企业。
二是成长型企业梯度培育。贯彻落实梯度培育体系,对科小、规上、高企、领军企业等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通过落实研发费用奖励、创新资金项目、推动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以及实施企业为主导的“揭榜挂帅”项目等梯度培育政策,做好精准挖掘、精准施策、精准辅导、精准审核服务,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搭建“小试研发+中试生产+规模化生产”一体化载体(如南京生命科技小镇、生命科学加速带),提供超100万平方米研发空间,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三、嫁接区内产学研资源
一是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着眼国际前沿科技、区域性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及转化应用,协助高校、科研院所、研发型企业申报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等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创新科技成果属地转化,对经认定的市级以上的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根据其实际运营绩效给予相应资助。同时,江宁区推动江宁高新区与中国药科大学合作共建“原创药物研究院”、与东南大学合作共建“江苏运动健康研究院”、与南京医科大学合作共建“天元创新中心”,这些高水平研发平台,均有对外提供技术服务和设备开放的功能,为全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开放合作的平台,促进区域生物医药产业人才与技术的高效流动和合作。
二是实施揭榜挂帅与协同攻关。深化“揭榜挂帅”项目机制,持续开展核心技术需求征集与对接活动,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动,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通过“四百工程”(挖掘百项需求、推介百项成果、举办百项对接、落地百个项目),梳理生物医药领域技术瓶颈,组织高校团队与企业联合揭榜,加速技术攻关。
三是贯彻落实《区领导挂钩重点高校(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每周召开工作组例会,通报成果归集数量、转化进度;挂钩区领导每月召开工作推进会,协调解决成果转化落地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每季度举办“高校-产业链闭门对接会”等活动,由区领导主持,链主企业提出需求,高校团队现场路演,达成合作意向的项目纳入揭榜挂帅支持的工作机制来挖掘高校成果资源、组织技术供需对接、推进项目落地转化。
四是迭代人才政策加强人才引育。优化升级“紫金山英才·江宁百家湖计划”,制定出台《关于推动人才政策更加实用、有用、好用的若干举措》,创新推出“柔性引才”“共建人才培养平台”等政策举措,支持用人单位与高校院所人才在科技成果转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对柔性引进高校科技人才的用人单位,择优给予10万元—20万元项目资助;对与高校共建人才培养平台的用人单位,择优给予5万元—10万元培养补贴。
下一步,我们会将目前在做的工作继续做好做实,密切关注企业诉求,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为企业纾困解难,另外,我们会根据代表建议加强各部门的协调联动,全链条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此,衷心感谢代表对我区科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 系 人: 任晓娟
联系电话:025-52190023
南京市江宁区科学技术局
2025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