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3053208/2025-50585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组配分类: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体裁分类: | 议案 |
发布机构: | 江宁区科学技术局 | 生成日期: | 2025-07-25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对江宁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145号建议的答复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人大;建议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对江宁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145号建议的答复
刘亮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壮大企业主体并更大力度注入产业升级动能的建议”已收悉。根据建议内容,围绕相关工作,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情况
(一)加强引导, 壮大科技企业矩阵
1.支持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符合条件众创空间享受免征房产税、增值税等扶持政策。支持民营科创载体加快发展,对众创空间、孵化器、星创天地、加速器等科创载体,建立以单位面积企业毕业数、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数等为核心指标的年度绩效评价机制,择优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南京江宁(大学)科教创新园有限公司牵头建设的南京生命科技小镇科技创业孵化链条,集多家生物医药众创空间、生物医药孵化器、加速器形成生物医药企业孵化、成长的起点;2023年度江宁区科创载体(众创空间、加速器)绩效考评中,南京瑞鸿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的南京瑞鸿科技企业加速器获奖励30万元。
2.围绕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加快完善民营科技企业创新体系,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稳步推进高企培育,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24年底,全区经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2500家,占南京市25%左右,其中生物医药一级领域高新技术企业149家。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强化规上高企培育。根据工信局提供的1399家规上工业企业名单比对,我区规上高企达到765家,较2023年617家增加了148家。
3.江宁区生物医药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截至2024年底,江宁高新区已汇聚生物医药企业300余家,形成医药研发与生产、细胞治疗、研发服务外包(CRO)、检测检验、高端医疗器械五大产业板块,产业营收在南京市百亿级以上版块中增速位列第一。
(二)技术攻关引领,强化科技创新意识
1.坚持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根据2021年江宁区委一号文件要求—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择优给予最高30万元研发项目资助,将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软件、新型节能环保等技术关键领域纳入重点支持范围,2021年至2024年共支持17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其中一般项目131个,拨付资金1965万元,重点项目40个,拨付资金1200万元,共计171家3165万元。2024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39个项目720万元,2024年江苏艾洛特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针对实体瘤微环境靶点EDB全新结构CAR细胞治疗技术研发与转化”等2个重点生物医药项目、2项一般项目共计获经费90万元。
2.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组织调动全社会创新资源,持续开展“中国创新挑战赛”行动,重点面向我区“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上市企业等征集技术需求,积极落实《江宁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加快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技术、短缺技术和企业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对成功揭榜并立项的“揭榜挂帅”项目,区财政给予发榜方按照单个项目不超过其向揭榜方拨付资金的50%、最高100万元科技创新资金支持。2023年至2024年共30个项目成功揭榜并立项,拨款合计超1400万元。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榜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揭榜的“用于肿瘤术后的多模态盆底精准诊疗系统”项目等3个项目获拨款150万。
3.创新布局新兴未来产业。江宁生物医药产业正逐步进入收获期。产业营收在南京市百亿级以上版块中增速位列第一。2024年正大天晴南京顺欣制药有限公司产值超过30亿元,较2023全年实现翻番。奥赛康药业、康舟医药、前沿生物等重点药企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超3800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近80%。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超100家,位列全市第一。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获批江苏省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江宁开发区携手南瑞集团共同打造新型电力“双千亿”产业集群。中兴通讯5G智能制造基地获评全国首个五星5G工厂,长安马自达首款新能源汽车成功下线。新上市一类创新药2个,位居全市第一。获评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4家,江宁开发区、滨江开发区创成全省首批“万兆园区”。江宁高新区获评元宇宙产业典型园区。
(三)加速平台建设,推动重大科研攻关
1.鼓励高校院所参股建设生物医药创新服务平台,重点推进中国药科大学原创药物技术创新研究院、东南大学江苏运动健康研究院、先进生物制造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支持中国药科大学概念验证中心、南京市运动健康研究院智能医疗装备中试平台等生物医药领域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支持企业、高校院所、医疗机构等自建或联建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研发机构、协同创新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常态化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协同推动重大科研攻关,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提供新动能。
2.2023年至2024年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牵头建设的“江苏省耐药感染防治药物研究创新联合体”等3家省级创新联合体获批建设省级创新联合体,占全市的60%。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建设的“南京市新型环状RNA靶向递送系统研究创新联合体”等3家生物医药类市级创新联合体获批,占全区的21.43%。
3.深入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产业联盟共建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在我区建立了江苏首家南京博士后创新联合体,并设立了墨尔本中心,打破博站传统的单兵作战模式,形成“产、学、研、用”一体推进的创新生态体系。促进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已建成了7个省市级留创园,其中1个省级留创示范基地、3个省级留创园和3个市级留创园,总孵化面积达47万平方米。全区经认定、备案的国家和省市各级创业孵化基地25家,其中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1家、省级基地11家、市级基地13家;引导支持基地规范运行,给予南京工程学院天印梦工场等10家创业基地评估奖励,共发放235万元,以真金白银扶持创业示范基地高质量发展。
(四)持续创新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1.制定实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112项重点任务,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面对面”活动。优化拓展全链审批服务,推动企业办事流程便利化,依托“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通过部门数据共享、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举措,实现企业流程变更“一窗受理、一表填报”。开展跨境产业链合作,支持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走出去”,加快全球化布局。强化项目申报服务保障,大力支持企业申报省、市国际合作项目。
2.用好生物医药研发物资进口“白名单”制度,缩短物流通关时间。发挥出入境特殊物品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作用推动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出入境缩短通关时间1-2个月。在全省率先打通核药航空运输体系,协助东诚安迪科建立从荷兰阿姆斯特丹直飞南京禄口机场的医用同位素常态化航空运输通道,联合公安和市场监管等部门开通市内公路运输审批绿色窗口,对放射性运输车辆审批实现即到即办。
3.启动“紫金山新质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超市,举办专场主题路演,开展校企深度对接。梳理发布超700项各类资源清单,组织90余场各类对接活动。鼓励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在创业投资、科技贷款、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科技保险、多层次资本市场和中介服务等方面开展创新,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投融资支持。助力企业了解科技金融政策,解决融资困难,2024年为1892家企业发放科技贷款211亿元。
二、壮大企业主体,注入产业升级动能的下一步工作
根据代表建议,结合江宁区实际,在注入产业升级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梯队培育,培育壮大医药企业规模
1.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全年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500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上市企业2家。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超80家。高标准建设江苏人才发展现代化试点区,深化实施“紫金山英才·江宁百家湖计划”,加快紫金山国际人才街区、宁青驿站等新型人才服务场景建设,新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超200名,培育高技能人才2000人。
2.积极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支持生物医药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江宁区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明确到2025年,全区生物医药产业链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数分别达150家和10家。通过建立梯队培育协同机制,强化重点项目招引建设,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构建融通发展的企业集群。
(二)聚焦产业升级,注入产创融合强劲动能
1.开拓产业创新强区崭新局面。一是运用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深入实施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提升中小企业上云用云覆盖率。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方向转型,加快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先行先试区建设。二是开拓新市场壮大新兴产业。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推进南瑞集团“双千亿”行动,引导国电南自等龙头企业扩能增效,加快阳光电源、英飞源等重大项目建设,致力打造世界智电谷。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打造一批“AI+”行业示范应用场景。深耕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力争全年新获批上市一类创新药不少于1个、三类医疗器械不少于3个,带动生物医药产业营收增长10%以上。三是抢占新赛道培育未来产业。抢抓大飞机规模化华东区域推进办落户机遇,加速融入国产大飞机供应链,推动银河航天项目注册运营、国创空天项目开工建设,争创国家级航空制造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埃斯顿“双百亿”行动,推动汇川等项目尽快稳产,巩固提升工业机器人产业优势,加快特色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布局。
2.更好发挥重大平台策源作用。高水平打造紫金山科技城,全力支持紫金山实验室聚焦通信网络前沿领域攻坚突破,打造确定性网络应用场景10个以上。全面提升麒麟科技城创新水平和产业能级,服务保障中国科学院工业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推动信息高铁、开源软件、未来能源等创新平台争创国家级、省部级重大平台。支持毫米波、多靶标天然药物等9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凝练攻关方向、承担国家项目。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通过与医保、卫健等部门共建“医疗政策交流平台”,每季度召开创新药械“定向发布会、产品对接会”等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依托江苏省药监局审评核查南京分中心,推动药品医疗器械审评核查速度提速50%以上,为创新药械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持。
3.更好发挥校地融合协同作用。梳理生殖健康领域技术瓶颈,组织高校团队与企业联合揭榜,加速技术攻关。江宁高新区与中国药科大学签订“中国药大药谷”合作共建协议,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建立高校有组织科研、企业有组织研发、基金有组织投资、园区有组织搭台的体系,推动高校研发团队与药企研发体系深入互嵌。高效运作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启动电磁环境模拟、高性能智算等平台建设,加快打造“一站式、一体化、全链条”高校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深化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拨投结合”项目5个、“揭榜挂帅”项目10个。
(三)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构建优质全链服务
1.依托江苏省药监局审评核查南京分中心、南京分局,进一步缩短审评核查时限,聚焦重点研发产品和项目,落实分中心产业服务部门专人专班辅导机制,在临床研究、生产许可、上市许可、检查检验等关键环节跨前服务对接;实施预查预检、全程网办、即到即审、智慧审评等措施,对重点研发的药品优先进行审评核查,对重点研发的医疗器械提供申报资料预审查、优先安排注册检测等服务。
2.推广“创新积分贷”金融服务模式,基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技术优势、高新技术产品收入等指标提供融资服务。升级“宁科贷”产品。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贷款支持,降低科技企业信贷融资成本。拓展政策覆盖范围至所有高企和科小、单户最高贷款额度提升至2000万元。为首贷科技企业提供贷款贴息。
3.强化项目申报服务保障,大力支持企业申报省、市国际合作项目。落实“出入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提升行政效率、减少冗余步骤、缩短流程时间,有效帮助我区广大生物医药企业降本增效,为全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和重点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提供支撑。
(四)拓展海外市场,持续提升开放融合水平
1.大力实施新一轮贸易促进计划,加强重点外贸企业跟踪服务,开展跨境产业链合作,支持园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走出去”,加快全球化布局。
2.支持汽车制造、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境内外重点展会,积极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合理引导企业布局海外产能,努力保持国际市场份额稳定。
3.深入实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传统企业数字贸易转型,鼓励重点企业积极布局海外仓。继续深入开展投资贸易促进活动,深化与全球伙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更多优质资源与本地产业深度融合。
(五)坚持多措并举,加强生物医药人才引育
1.深化实施“紫金山英才·江宁百家湖计划”,优化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政策体系,高标准建设江苏人才发展现代化试点区。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创新,建立人才多元化评价体系,统筹实施人才“举荐制”和“自主认定”,推行“免评即享”“一评多用”,开展“校企联聘”“柔性引才”探索建立人才攻关联合体、校地人才共引共用等机制。
2.积极探索落实市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方案,推动高校研发团队与企业研发体系深度融合,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支持企业建设人才攻关联合体,建立“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总指挥+技术总师”等人才攻关模式。打造产业人才创新综合体,探索建设园区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人才创新综合体,加快形成“龙头企业+人才”的共生共赢生态。
3.绘制全球领军人才地图,依托紫金山英才百家湖计划、工信部引才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引进和培养一批各领域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支持驻区高校新各学科的发展,支持驻区高校与区内重点企业建立定向培养机制,共建人才实训基地,培养产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技能人才,提前做好战略性人才储备。组织成立区级专班,集中精力做好工信部海外引才集中申报工作。
衷心感谢您对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 系 人:秦彩霞
联系电话:025-52190023
南京市江宁区科学技术局
2025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