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13053208/2025-50588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组配分类: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体裁分类:    议案
发布机构:    江宁区科学技术局 生成日期:    2025-07-25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对江宁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001号建议的答复
文  号:     关 键 词:    人大;建议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对江宁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001号建议的答复

高永祥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江宁区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江宁区科教资源丰富,拥有驻区高校(含二级学院)24所,在校师生超30万人。其中,985工程建设高校1所,211工程建设高校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5所、建设学科19个。同时,产业基础雄厚,构建了“5+4+5”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13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00家,上市企业49家,全区主要创新指标继续保持省市前列,2025年我区再次跻身赛迪全国创新百强区前十,位列全省第一。江宁区作为南京市产业和教育资源集聚的重要区域,近年来在产教融合推进建设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

产业与教育资源整合深入推进。与中科院、东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规划建设了中科院麒麟创新高地、九龙湖信息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环南航科技创新带、长三角智能制造与装备创新港、药谷等一批校地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九龙湖信息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制定三年行动计划,组建市场化运营平台;环南航科技创新带天元实验室投入运营,南京长空智擎科技有限公司等2个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落地;长三角智能制造与装备创新港引进入驻7个高能级创新平台、12家科技型企业;江宁药谷原创药物研究院实现天印健康园载体实体化运作,加速形成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规模。2024年,江宁高新区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南京市现代服务业产教联合体”已入选2024年江苏省市(县)域产教联合体培育单位名单。

技术转移转化渠道逐步畅通。贯通信息通信领域科技成果“发现、归集、验证、转化、应用”全链条,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布局“1+5+N”的信息通信成果转化空间体系,推进“紫金山新质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超市“一网一厅”建设,以高校成果商品化、技术需求订单化、融合交易精准化、成果落地悦享化为抓手,发挥“交易、共享、服务、孵化、交流”五大功能,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尽快落地转化。驻区高校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概念验证中心被认定为首批省级概念验证中心,紫金山实验室等4家单位获批全市首批概念验证中心,无线谷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中试平台等7家单位获批首批市级中试平台。全区共建设大学科技园7家、高校技术转移机构10家,为产学研合作提供科技成果评价、知识产权管理、市场调研分析等专业技术服务,助力高校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产学研用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围绕江宁“5+4+5”创新型产业集群,构建以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协同多主体联合攻关的创新联合体培育机制,建有江苏省碳化硅电力电子技术创新联合体等三家省级创新联合体,占全市60%,备案南京市创新联合体14家,占全市近二分之一,均位列全市第一。实施财政资金引导、企业投入主导、市场遴选择优的“揭榜挂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立足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征集区内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项目需求超170项,与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5个高校院所联合实施攻关项目30项,预计实现销售收入超4亿。实施驻区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四百工程”,为高校和企业提供双向交流平台,联合各园区街道,主动谋划,组织企业与驻区高校开展小规模、专题式对接活动120余场,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超15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10亿元。

产教联合培养模式不断创新。着力加强江宁高职校建设,推动该校加入“南京市现代服务业产教联合体”;与舍弗勒、菲尼克斯等企业合作,共建数控、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多个实训基地,建成2个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2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联合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搭建世界一流工业4.0技术平台;推进订单班培养模式,与德国舍弗勒(南京)有限公司合作组建“舍弗勒班”,实施德国“双元制”学徒培训,已为企业定向输送毕业生500多人;与德国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合作组建“菲尼克斯智能制造订单班”,校企合作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被列入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项目;合作设立“菲尼克斯电气奖学金”,总计118名五年制高职学生获得一、二等企业奖学金,现有140名学生毕业后进入该公司就业。组建首届“格力班”和奥罗拉“文创学生社团”,精准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对建议的答复意见

针对您提出的从政府、高校、企业三个维度加强江宁区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意见,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合作机制,构建校地合作创新共同体

依托区领导挂钩东南大学(九龙湖信息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环南航科技创新带)等七个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组和“紫金山新质汇”成果转化超市,常态化对接驻区高校,举办“高校-产业链闭门对接会”等活动,以精准对接促进校地企资源高效整合。推动高校和高新区“双高协同”,加强二级学院和平台公司、优质学科和优质产业之间的合作,构建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工作机制,服务保障金陵科技学院江苏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依托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充分利用牵头学校与牵头企业的影响力,搭建多类型协同创新平台、数字化资源平台、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建立区域产教融合发展标准,协助企业、学校开展区域内相关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形成以平台为核心的辐射型发展生态。

(二)加强联合培养,促进人才引进共育

依托紫金山科技城全省人才创新港,共同探索通过“校企双聘”等人才共享模式,引进高校重点建设学科急需的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推进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卓越工程师学院与江宁本土科技领军企业合作,深化“产业导师”制度,与校内学术导师共同指导学生,联合培养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加快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等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借助企业家大讲堂、银企对接会等场合,深入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开展精准化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等活动,加大技能型人才引进力度和拴心留人举措。依托总工会、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多方式为技能型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活、发展环境,让其事业有发展、生活有奔头。

(三)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优势产业集聚发展

持续开展“揭榜挂帅”制,鼓励高校围绕江宁重点发展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一线需求”,联合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关。建设“产业学院”集群,重点支持“中德智能制造学院”“京东双创学院”等特色学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建设“产教融合创新中心”,支持菲尼克斯、联想集团等龙头企业与高校共建实验室、中试基地,推动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鼓励驻区高校与创新平台、重点企业围绕江宁区“5+4+5”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开办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实训班,成立技术转移公司,推动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孵化科技型企业。

联 系 人:郭夏梦

联系电话:025-87180248

南京市江宁区科学技术局

2025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