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3053208/2025-50594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组配分类: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体裁分类: | 议案 |
发布机构: | 江宁区科学技术局 | 生成日期: | 2025-07-25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对江宁区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JNZX1304161号提案的答复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政协;提案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对江宁区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JNZX1304161号提案的答复
童涌、张瑶委员:
关于你们提出的关于“构建实验仪器设备共享流通新体系,提高科学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江宁作为南京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区,拥有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24所高校院所,建设重组了1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同时还拥有紫金山实验室以及“中科系”七所八院,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等重大创新资源。为统筹好这些创新载体拥有的科研仪器设备资源,有效提高仪器利用效率,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从国家、省市区近年来都在制度和实际层面积极推动高端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流通。
一是积极融入省大仪平台建设。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的省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管理服务平台(简称“省大仪平台”),平台共入驻服务单位1339个,入驻共享仪器29624台/套,服务领域涵盖了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等8个领域。
二是建有江宁区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区科技局通过征集驻区高校、科研院所、新研等平台大型仪器设备资源,于2021年初在全市率先建成并运行了“江宁区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平台设备仪器数量达1500多套,平台建设运行进一步促进区内各类科技创新要素的流动,推动高校院所及相关企业的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有力支撑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提升了创新服务环境,当时在南京市属于首创。另,全区现有备案的市级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家,涉及人工智能、移动通信和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三是建设了一批专业化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省科技厅计划到2026年打造100家左右标杆孵化器,标杆孵化器建设要求具有高能级的孵化能力,需联合科技领军企业、高校院所等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检验检测等专业化服务平台并提供开放共享服务,全区现有专业化孵化器18家,现正在积极推荐省级标杆孵化器建设,已建成2家,今年摸排了10家以上拟申报江苏省标杆孵化器。
关于提案里提出的“共享促节约”“调剂促节约”以及构建实验资源共享平台的相关建议。收到提案后,我局就当前相关工作开展和今后工作打算做了认真梳理和思考,力争在促进重大科研设施仪器共享流通方面有所提升。
一是落实好上级政策。从国家到省、市层面均出台郭相应政策和办法,如:《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7〕289号)、《江苏省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试行)》苏科规范〔2024〕3号。省管理办法中指出以财政性资金或国有资本投入建设或购置的科研设施与仪器,符合条件的原则上都应当对社会开放共享,为创新创业、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同时,省科技厅2024年11月制定印发了《江苏省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试行)》苏科规范〔2024〕2号,省创新券通过省级财政资金补助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创新创业活动中购买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服务的普惠性财政补贴凭证。省创新券对单个企业一个年度内的支持总额最高不超过10万元,原则上不超过企业购买服务实际发生金额的25%,联动地区与省创新券按照不低于1:1比例联动。创新券支持范围是省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小企业,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在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的在孵创新创 业企业; 支持期内县(市、区)级以上人才计划入选者创办或合作的企业,或省科技副总任期内的合作企业。
二是搭建好共享平台。除了上面提到的省大仪网和区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外,江宁区正在积极推进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建设,分中心按照“1+1+N”的信息通信成果转化空间体系布局,贯通信息通信领域科技成果“发现、归集、验证、转化、应用”全链条服务体系。另外,“新质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超市已建成试运营,集“交易、共享、服务、孵化、交流”五大功能于一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突出智能化、终端化,打造一站式、全链条、集中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目前正加快整合各方各类资源,统筹纳入中心一站式服务平台系统,通过探索平台共建共享机制,促进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为高校、企业、政府等提供全方位、便捷的成果转化服务,助力成果转化落地。全年计划举办百场校企对接活动,形成“周周有路演”“日日有对接”的良好氛围。其次,为凝聚力量,强化资源共享,推动协同攻关,我区梳理全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资源,组建了紫金山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基础、中科系等重大创新平台“1+11+Z”重大创新平台矩阵联盟。
三是做好需求对接。探索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激励机制,鼓励高效、科研院所、企业等主动开放共享大型仪器设备、概念验证中心及中试基地等科技资源。同时,依托区领导挂钩重点高校(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加强与高校平台对接,统筹梳理创新资源,在此基础上探索闲置科研设施仪器调剂、租借实施路径和政策方向。发挥好“1+11+Z”重大创新平台矩阵联盟作用,鼓励其与企业加强交流,做好需求互通,资源共享。
下一步,区科技局将从资源端加强统筹,梳理完善驻区高校院所资源清单,鼓励以非财政性资金或非国有资本投入建设或购置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从政策端加强引导,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要求,建立健全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激励和约束机制;从服务端加强管理,开展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相关业务培训,指导管理单位建立在线服务平台。
联 系 人:董成林
联系电话:025-87180785
南京市江宁区科学技术局
2025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