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3053208/2025-50597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组配分类: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体裁分类: | 议案 |
发布机构: | 江宁区科学技术局 | 生成日期: | 2025-07-25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对江宁区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JNZX1304154号提案的答复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政协;提案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对江宁区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JNZX1304154号提案的答复
钟翔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创新成果转化打造江宁区小微创新应用场景”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江宁区聚焦优势产业、先导产业和未来产业,构建了“5+4+5”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13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00家,上市企业49家,全区主要创新指标继续保持省市前列,2025年我区再次跻身赛迪全国创新百强区前十,位列全省第一。
平台载体建设方面:推动 “链主” 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科技成果中试基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等高能级平台载体。全国首个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落地江宁,启动建设“紫金山新质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超市,驻区高校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概念验证中心被认定为首批省级概念验证中心,紫金山实验室等4家单位获批全市首批概念验证中心,无线谷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中试平台等7家单位获批首批市级中试平台,成果转化公共平台矩阵不断壮大。
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方面:出台《南京市江宁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拨投结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江宁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联合省产研院共同设立成果转化资金池,探索“拨投结合”财政经费支持新模式,“脑肿瘤AI决策辅助诊断系统”“5G室内高精度定位”等4个“拨投结合”项目正式落地。实施财政资金引导、企业投入主导、市场遴选择优的“揭榜挂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立足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征集区内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项目需求超170项,与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5个高校院所联合实施攻关项目30项,预计实现销售收入超4亿。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择优给予最高30万元研发项目资助,2021年至2024年共支持17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其中一般项目131个,拨付资金1965万元,重点项目40个,拨付资金1200万元,共计171家3165万元。加快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与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发挥省创新券引导作用,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降低企业创新创业成本,近两年区级补助资金超200万元。
企业创新合作方面:围绕江宁“5+4+5”创新型产业集群,构建以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协同多主体联合攻关的创新联合体培育机制,建有江苏省碳化硅电力电子技术创新联合体等三家省级创新联合体,占全市60%,备案南京市创新联合体14家,占全市近二分之一,均位列全市第一。实施驻区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四百工程”,为高校和企业提供双向交流平台,联合各园区街道,主动谋划,组织企业与驻区高校开展小规模、专题式对接活动120余场,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超15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10亿元。
二、对提案的答复意见
(一)关于您提出的第1条“构建普惠创新生态”建议的办理情况
优化金融与政策支持,降低创新成本。用足用好省市高校成果转化天使基金、紫金山集团天使基金、省产研院“拨投结合”资金等,支持区内科技成果转化。对已有样品/原型项目,优先给予“拨投结合”经费支持及相关赋能服务,推动园区与项目双向匹配,制定落地计划,提供空间、政策、场景等资源包。扩大财政资金支持范围,研究设立概念验证资金池,采用“小额快速、容错包容”的运作模式,为科研团队提供早期资金支持。
(二)关于您提出的第2条“赋能产业升级”建议的办理情况
1.创新校地合作机制,强化技术验证与孵化。建立“一个高校、一名区领导、一支服务队、一个路线图”的推进体系,成立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七个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组,定期召开工作组例会、推进会、“高校-产业链闭门对接会”等活动,常态化对接高校。抓住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建设契机,加快共建九龙湖信息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环南航科技创新带、原创药物研究院等校地融合平台,承接高校成果孵化、中试和产业化,充分激活区内6家概念验证中心、7家中试平台的载体效能。探索设立概念验证资金池,支持项目开展小试、中试,帮助小微企业验证技术可行性并加速产业化进程。
2.聚焦产业升级,注入产创融合强劲动能。深入实施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提升中小企业上云用云覆盖率。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方向转型,加快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先行 先试区建设。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打造一批“AI+”行业示范应用场景。深耕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带动生物医药产业营收增长10%以上。抢抓大飞机规模化华东区域推进办落户机遇,加速融入国产大飞机供应链,推动银河航天项目注册运营、国创空天项目开工建设,争创国家级航空制造产业集群。
3.强化市场需求牵引,提升转化效率。深化“链主出题、政府搭台、高校解题、市场验效”的揭榜挂帅机制,以市场需求为指引,引导小微企业针对实际产业痛点开展技术研发,缩短成果转化周期。在紫金山科技城等重点区域打造示范性小微应用场景,如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通过场景化验证推动技术迭代与规模化复制。
4.依托龙头企业带动,构建协同创新生态。推动江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链主企业与驻区高校相关学院、实验室结对子,组建创新联合体。以中兴、南瑞等龙头企业为核心,推动“聚千亿”“双百亿”等产业科技创新特色行动,引导小微企业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发细分应用场景。鼓励龙头企业开放生产、管理等场景需求,支持小微企业在智能装备、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形成技术辐射效应。
(三)关于您提出的第3条“优化‘创新友好型营商环境’”建议的办理情况
制定实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112项重点任务,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面对面”活动。优化拓展全链审批服务,推动企业办事流程便利化,依托“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通过部门数据共享、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举措,实现企业流程变更“一窗受理、一表填报”。开展跨境产业链合作,支持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走出去”,加快全球化布局。强化项目申报服务保障,大力支持企业申报省、市国际合作项目。
联 系 人:郭夏梦
联系电话:025-87180248
南京市江宁区科学技术局
2025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