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里鱼圆,又称“鱼丸子”,是谷里地区人人皆知,老少皆爱吃的一道名菜,百姓婚丧嫁娶、喜庆盛宴都离不开它。过去,百姓为了改善伙食,将多种食物做成各类圆子,如猪肉圆、藕圆等,谷里百姓将鱼肉做成了这道名菜。
相传1902年3月,谷里莲花塘村的一位名厨叫胡长连,应邀到江宁集镇为一位地方绅士主厨制作此菜。鱼圆端上餐桌,近百位就餐者品尝后,无不交口称赞。其中一位参宴的官员在席后特点名给该厨师奖赏银两,引起轰动,从此鱼圆与这位厨师美名齐扬。以后,在生活实践中谷里百姓对鱼圆子制作工艺不断改进与创新,学习制作鱼圆技艺的人也越来越多,世代相传。原来只登上高级宴席的这道名菜如今也端上了寻常百姓的餐桌,乃至于当地产生了“无鱼圆不成席”的说法。
鱼圆的制作技艺在谷里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如今谷里鱼圆加工技艺在民间传承中不断地改进与创新,吸引了南京及周边地区众多食客,成为谷里农家乐中的热门美食之一。谷里鱼圆取料讲究,做工精细。做成的圆子质地松软有弹性,色泽雪白又剔透,口感鲜嫩又爽口。制作鱼圆的步骤分为:取肉、斩茸、加水、调茸、熟制五个过程。鱼体不是每个部位的肉,都可以用来制作鱼圆。一般只选用含蛋白质丰富的鱼背,而去掉含脂肪多、骨刺粗、腥味重的肚档。食用时,鱼圆清汤里可放一点小青菜或菊花脑等叶菜,使得鱼圆汤一清二白,食之齿颊留香。2023年1月,谷里鱼圆制作技艺列入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市民通过品尝鱼圆,感受谷里鱼米之乡的气息和地方人文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