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河:铺展“鱼翔浅底”幸福画卷
发布时间:2024-10-21 09:57  来源: 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加载中......

从2011年持续至2023年,从支流到干流,江宁河流域的精心整治,不仅让干支流道路堤防、绿化景观等安全、养眼,一汪又一汪碧水也提升了流域内居民的幸福感。

持续十多年“强身健体”,江宁集镇段堤防防洪标准达“50年一遇”

堤防上,红叶石楠的叶子在阳光下红得发亮;堤防外,是成片的金黄色稻子;河堤内,碧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鱼儿不时钻出水面漾起阵阵涟漪……眼下的江宁河沿线,秋景迷人。

曾经的江宁河堤防相对“单薄”,如今,堤防完全满足规划防洪要求,其中,宁安高铁桥以上段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下段江宁集镇及滨江新城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围绕江宁河流域的整治,从2011年江宁河堤防达标工程开始。”江宁街道农村工作办公室杨乐乐介绍,在对干支流进行堤防加固、河道清淤后,2017~2021年,江宁又推动实施了江宁河整治一、二、三期工程(清修永鸣塘撇洪沟—江宁河闸,堤防长度近40公里),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堤防加固、堤坡整治、堤身防渗、建筑物改造、防汛道路提升等。2021年,又实施了“江宁区江宁河堤防消险工程”,对司家—江宁河闸段堤防加固,进一步保障了堤防安全。

降农业面源污染,收集农村生活污水,“碧水清波”成常态

幸福河湖是安全的河湖,更是水环境优美的河湖。在给江宁河“强身健体”时,水质提升也“并肩同行”。

据统计,江宁河沿线农田超十万亩,农业面源污染是江宁河及支流水质污染最大的威胁,“近年来,流域内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降低的相关措施,例如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取缔流域内非法畜禽养殖等。”杨乐乐举例介绍,此前多年,农民种植水稻育秧时都是各自选择一块离水源较近的地块播撒稻种,然后一遍遍施肥确保秧苗的生长,如今,在农业部门的科学指导下,实现规范化秧苗培育,不仅提高了秧苗质量,也降低了鸡粪、猪粪等有机肥料对水源的污染。与此同时,他们还对农田周边沟渠进行疏浚连通、生态修复改造等,让农田退水循环净化后再实施排放。

农村生活污水直排是江宁河及支流被污染的另一大威胁。眼下,流域内的村、社区已全部实施雨污分流,并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全覆盖。

笔者在邱家泵站附近一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点看到,其处理能力达到2吨/日,服务98户农户,该收集处理点设置了格栅井、调节池、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等,收集的污水经过处理后再达标排放至附近水体,排放水体的水质达到了《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一级B标准。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为让江宁河的水永远流动,江宁河口闸关闭后,通过下坝泵站,引水补源,保障农业生产用水,在长江枯水期,江宁河还适时借力区域内的水库进行水源补给。

精准施策,精心呵护,江宁河水质持续向好。“我们每个月都会进行两次水质检测,检测指标包括氨氮、总磷、总氮、COD等。”杨乐乐介绍,江宁河设有2处重点水质监测断面,分别为江宁河闸、宁芜公路桥市考断面,按照要求,“十四五”水质目标为地表水Ⅳ类。“近年来的考核中,各月水质均满足Ⅳ类及以上标准。”

沿河“造景”让市民亲水乐水,精心管护让美景常驻

碧波荡漾,鱼翔浅底,为让市民更近距离欣赏此番美景,江宁还充分挖掘江宁河干支流景观、休闲、历史、文化等资源,建设了绵延数公里的滨水步道,并打造了活力森林、生态港湾、湿地公园等多个景观节点。在生态港湾节点,湿地净化区、休闲平台、景观亭、望江亭等,让市民亲水又乐水;总面积达到2.8万平方米的柏桥湿地公园是一处郊野型湿地公园,其以生态修复为主,兼具科普、教育、休闲功能,着力恢复河道绿洲的良好环境,为野生动植物创造了良好的栖息地。

久久为功,“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行洪安全的幸福河湖画卷在江宁河两岸渐次铺展。

让美景常留,让好景常驻,精心管护也在持续“接力”。

“邱家泵站附近拦网处水面有漂浮物。”近日,江宁街道河道、水库管护工作人员一上班便沿着江宁河巡查,将发现的这一问题及时上传至“江宁街道河道、水库管护群”。“管护人员正在上游进行清捞,一般中午或下午时段才会到这附近工作,届时,这一大块漂浮物会被清捞干净。”杨乐乐告诉笔者,为了做好江宁河的管护,每天30名管护工人奋战在堤防、水面等现场。另外,沿线10个村、社区书记都是江宁河的村级河长,他们每周都会进行一次巡河,街道河长则是每个月巡一次,区级河长每季度至少巡查一次。据悉,依托市级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江宁河已实现了河长巡河的可视化管理,河长巡河时间、轨迹等信息均实时可见。    黄欣 缪璐 江融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