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申请低保”“生育证明怎么办理”……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12345诉求,运用DeepSeek智能问答助手的页面输入,便能及时、准确地解答。
近日,笔者从区数据局获悉,淳化街道已正式运用DeepSeek智能助手,相关政策可以一键导入,人工智能自动解析条款并即时构建出关联的知识图谱,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然而,淳化街道的智慧治理并未止步于此。该街道优化12345“未诉先办”机制,通过DeepSeek强大数据挖掘技术精准识别热点问题和趋势变化,快速定位高频热点和紧急事件,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从而提升服务效率与群众满意度。这一机制不仅让居民诉求得到快速响应,更推动了社区治理从“被动应对”的“民声”向“主动预防”的“民生”的转变。
多方联动,废弃角落变身“泥好微花园”
近日,新华社区一处曾经黄土裸露的废弃角落,经过巧妙改造,蝶变为一座充满生机的“泥好微花园”。这一由儿童参与设计的再生花园,不仅是社区环境治理的成果,更是新华社区创新“未诉先办”机制的生动写照。
新华社区有一支特殊的队伍——8名“新华小当家”民生观察员。他们每日认真开展日常巡查工作,用童真的眼光发现社区问题。前不久,他们在巡查过程中发现辖区内存在绿化损毁的环境问题,并立即上报给社区。社区启动了“问题预警—资源对接—多元共治”的响应机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治理环境问题。
为将废弃角落改造为“泥好微花园”,新华社区积极引入东南大学和南京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团队,还专门设立了“小小规划师”工作坊,组织23名社区儿童参与到方案票选、材料收集等多个环节当中。7岁的观察员代表在议事会上提出“要给小鸟建喝水的地方”这一充满童趣的想法,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最终促成了生态水景区的落地。
“淳化街道‘未诉先办’机制的实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从源头压降12345工单量,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解决就在家门口,推动社区治理迈向更高水平,为居民打造更加美好、和谐的生活环境。” 新华社区党总支书记孙卉深有感触地说。
以情动人,破解管道堵塞难题
近日,王墅社区网格员在走访排查中发现,天景山碧华苑南侧门面房的下水管道因老化,出现了严重堵塞。若不及时处理,极有可能引发管道爆裂、污水漫溢等连锁风险,对商户经营和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网格员立即将问题上报至社区创新打造的“一墅微光”网格平台。该平台是王墅社区落实12345“未诉先办”机制时专门设立的矛盾治理平台,由社区党委包干,网格员、物业人员合署办公,快速响应、高效解决群众诉求。
查明原因后,疏通工作却遭遇了现实阻力。由于历史遗留的物业费拖欠问题,物业公司拒绝承担维修责任。面对“先划责任还是先保民生”的难题,社区工作人员没有退缩,而是多次与物业公司和商户沟通协调,耐心解释问题的紧迫性和利害关系。
很快,在社区搭建的“一墅微光”网格站里,商户代表、物业负责人和社区工作人员齐聚一堂,共商解决方案。经过充分沟通,各方最终达成“应急维修先行,长效管理跟进”的共识。小管道连着大民生,社区的努力不仅疏通了堵塞的管道,更架起了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快速响应,小路灯照亮万家户
近日,土桥社区居民高先生通过12345热线反映,土桥老街主干道的路灯突发损坏,给居民夜间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接到诉求后,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核实,确认路灯损坏的原因是线路短路。
社区立即协调专业抢修团队介入处置。同时,积极与供电部门沟通,争取临时电力支持,为抢修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社区、抢修团队和供电部门的通力合作下,仅用3小时就修复了线路。
此次事件不仅解决了眼前的问题,还促使社区举一反三,对辖区内的 189 盏路灯展开了全面细致的“拉网式”排查。通过排查,社区共更换了5 处老化线缆,加固了3 个灯杆基座,进一步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小问题牵动大民生。自强化落实“未诉先办”机制以来,该街道12345热线办理质效得到进一步提升。2024年,街道共受理12345热线工单31877件,其中投诉类诉求6873件,与2023年同比下降22.63%;物业管理类工单7783件,同比下降2.69%;违法建设类工单1157件,同比下降18.35%。
“我们将继续强化落实‘未诉先办’机制,依托DeepSeek的‘智理’优势,探索新办法新举措,从‘有一办一’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延伸,切实把群众家门口的事解释好、解决好、办理好,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再迈新台阶,为群众幸福生活持续加码。”淳化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江融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