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企业打造气象与空气质量预报系统投用 “环境显微镜”守护蓝天白云
发布时间:2025-09-04 09:18  来源: 江宁区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加载中......
近日,在麒麟科创园南京创蓝科技有限公司,一块大屏上展示着南京地图,不同区域以不同颜色实时反映空气质量状况,整个城市的空气状况一目了然。

上述反映空气质量的可视化地图就是创蓝科技打造的“南京市空气质量数值模式WRF-CMAQ系统”。该系统是集气象预报与空气质量预报于一体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系统,目前已在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投用,可实现气温、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以及PM2.5、臭氧等污染物未来7天逐小时滚动预报。

“我们的系统在南京首次实现臭氧前体物敏感性系数的动态预测。”创蓝科技副总经理蔡哲介绍,该系统应用于南京市每日空气质量预报、重污染过程预警、污染成因分析等场景,其24小时空气质量指数(AQI)预报准确率高达94.4%,较传统方法准确率提升超30%,PM2.5与臭氧预报准确率分别达86.3%、79.2%,预报准确率稳居同类监测系统前列。

如何大幅提升环境空气预报的精度与准度,系统内“两个大脑”的联动与精准研判是关键。蔡哲解释,“两个大脑”指WRF模型和CMAQ模型,一个精准模拟风、温、湿、压等关键气象要素,另一个全面考量污染物的传输、扩散、化学反应等复杂过程。

“这种‘气象—污染’紧密耦合的预报机制,较传统单模型预报准确率提升超30%。”蔡哲告诉笔者,除了双模式联动,模型内部“智慧算法”的创新设计也是提升预报准确度的另一“法宝”。即系统采用4层网格嵌套设计,网格分辨率从27公里逐步精细至1公里,实现对南京市域的全方位、精细化覆盖。最内层“1公里×1公里”的网格犹如“环境显微镜”,能够敏锐捕捉街道级别的污染变化特征。

为了让模型更加“聪明”,不需人工干预,就可以定时定点智能计算,在前期系统的开发上,创蓝科技针对南京的地形气候特征,进行了300余次实验,通过大量训练让模型有思考和决策的能力。该系统还通过引入江苏全省高分辨率网格化气象数据、南京市精细排放清单、下垫面等多源数据,集成数据同化、清单动态优化和参数方案本地化等核心技术,显著提升预报精度与稳定性。

作为一家专注于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截至目前,创蓝科技已为31个省级行政区提供了定制化的环境监测服务;空气质量预报产品得到国家环境监测总站认可,空气质量预报系统成为国内唯二加入欧盟“熊猫—马可波罗”中国污染预报对比计划的模型。

“园区的支持让我们在技术攻关时更有底气。”望着满墙的专利证书,蔡哲讲述起企业的发展故事。2014年,企业在麒麟科创园成立,作为初创企业,最初团队仅4人,办公场所约100平方米。在刚起步的孕育期与积累期,园区给予了创蓝科技办公场地租金减免等真金白银的优惠政策,粗略估算年均节省开支超50万元。同时,园区还积极为企业引荐项目资源,帮助项目申报,推动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如今,创蓝科技已扩充至60余人,办公场地面积增长近10倍,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等称号。    孙秉印 江融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