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时分,整洁干净的餐厅里,升腾起浓浓的饭菜香,老人们有说有笑地排队领餐。“大伯、阿姨,想吃哪道菜?我给您盛。”工作人员笑盈盈地询问老人。领到餐后,老人们围坐餐桌前,有说有笑地拉着家常,度过午间的宁静时光。
这是东山街道上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暖心画面。430平方米的开阔空间内,窗明几净、环境温馨。菜品由“机器人大厨”操刀,在智能程序与工作人员双重监督下,只需3~5分钟,一份热气腾腾的饭菜便好了。红烧牛肉面、蛋黄烧卖、蒸饺……各式各样的菜品,收获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食善餐厅被大家称作“社区大食堂”,是上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最具个性化的亮点,前来就餐的老人享受民政补贴:75周岁及以上的老人早餐补助1元,中、晚餐各补助2元;政府养老扶助对象早餐补助2元,中、晚餐各补助4元。老人们可以到餐厅来堂食,也可以自取回家,对独居老人或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由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等送餐上门。除了引进机器人炒菜机、智能洗碗机等智能设备设施,餐厅还面向周边居民开放,6:30~20:00营业,提供早中晚三餐,其中早餐有“老南京”喜爱的汤包、馄饨、牛肉面、稀饭、包子等,中、晚餐有26个品种,既有满足老人营养需求且易消化的面点和菜品,又有迎合大众消费者口味的餐品。
“我们餐厅以‘食善’为名,正是对应街道‘首善’的特色文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辖区老年人吃上有营养的热汤热饭,餐厅积极探索“公益+市场”的运作机制,创新形成了“社区食堂+1+X”经营模式,其中“社区食堂”是根本,承载的是公益性和社会性功能;“1”是关键,含义为“特色产品或服务”,凸显了从“输血”到“造血”的积极转型;“X”是赋能,意为“衍生服务”,包括“社区食堂+党建”“社区食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社区食堂+网格”“社区食堂+学堂”“社区食堂+刚需人群”等具体形式。
“养老服务,要让老人从舌尖暖到心间。”上坊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养老服务站内不仅有食善餐厅,还设置了“乐龄课堂”、日间照料室、保健室、图书阅览室等多个养老服务区域,并通过定期开展“乐享老年时光”“长者生日会”“银龄救护课堂”等文化娱乐活动,不断拓宽为老服务“半径”,延伸为老服务“触角”,打造为老服务“新名片”,用实实在在的服务托起幸福“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