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结工在寄递、物流运输等行业大量存在,但因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导致日结工分包转包、遭遇索赔无门等情况。江宁开发区空港片区已发展为全国重要特色物流基地,园区汇聚180家企业,产业链条完整。近日,江宁开发区法院以推动司法建议落实的方式,呼吁辖区内寄递、物流运输企业规范用工管理,加强对日结工的权益保障,力求从源头化解劳资纠纷。
日结工李某在从事搬运工作时受伤,但他却受多达7层的分包转包关系所困,根本无法确认谁是真正的“雇主”、该找谁索赔。
“近年来,日结工受伤后因索赔无门引发的纠纷逐渐增多。”江宁开发区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胡腾云表示,法院在受案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存在用工管理不规范、层层分包转包、日结工权益保障不完善等问题。来自劳动仲裁部门的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辖区内快递物流行业调解仲裁案件达150余起,纠纷焦点集中在劳动报酬争议、工伤认定及工伤待遇落实等方面。
近期,江宁开发区法院针对此类案件进行梳理并实地调研,向企业和主管部门发出《关于加强日结工用工管理规范的司法建议书》,明确提出4项举措:规范日结工用工管理。推行实名制管理,强化岗前培训;完善外包公司准入、准出制度。建立外包公司资质审核与动态淘汰机制;强化从业人员权益保障机制。推行商业保险全面覆盖,制定劳动者受伤应急处置预案;建立灵活用工人员救助基金。针对日结工在提供劳务过程中受伤或死亡,由基金先行垫付必要的医疗费,或者开展必要的救助。
江宁区劳动仲裁院院长卢梅表示,零工经济蓬勃发展,这份司法建议来得很及时,“日结工的权益保障、用工管理问题要尽快解决,要建立用工备案管理、规范合同签订流程、完善工资支付保障,同时在行业层面建立专门的调解委员会。”
据悉,相关寄递、物流运输企业在收到司法建议书后,将采取具体措施推进问题治理,并在一个月内向法院书面反馈工作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