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奶奶,你这头发理得真精神,是不是又去10栋那间小屋了?”
“可不是嘛!小朱手艺好还免费,我特意赶早来的,再晚就要排队啦!”
清晨的麒麟街道建南社区怡景园小区,两位居民的对话顺着微风传开,她们口中的“宝藏小屋”,正是小区10栋架空层的两间志愿小屋。
每周一、周二上午,这里从不会缺少热闹——细碎的剪刀声与缝纫机“踏踏”声交织成独特的旋律,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落在朱晓莹俯身理发的身上。她手中的剪刀灵活开合,原本凌乱的头发渐渐变得整齐利落。“小朱啊,多亏有你,我这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再也不用跑老远找理发店了!”刚理完发的孙玉香老人对着镜子转了转,拉着朱晓莹的手不停道谢。
隔壁的小屋同样忙碌,丁红梅、苑玉连两位阿姨脚踩缝纫机踏板,双手在布料上翻飞。磨破边的校服裤,经她们巧手缝补后,又能让孩子继续穿;掉了纽扣的衬衫,重新钉上纽扣,瞬间恢复模样。
这两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能成为居民心中的“宝藏”,离不开三位阿姨的坚持。曾是理发师的朱晓莹,搬入怡景园后,就常帮行动不便的邻居理发;擅长针线活的丁红梅、苑玉连,原本只是在小区“接单”缝补。三人凑到一起后,在社区支持下利用架空层,定下每周两个半天的固定服务时间。“能用自己的专长帮到别人,我心里特别有成就感。”朱晓莹的话,说出了三人的共同心声。
建南社区为鼓励更多人参与,专门推出志愿服务积分卡,志愿者每次服务后都能获得相应积分,积分累积到一定数量,便可到社区服务中心兑换洗衣液、毛巾等生活用品,这些生活用品由社区共建单位中建二局三公司华东分公司支持。
建南社区与中建二局三公司华东分公司于2021年建立党建联盟,志愿服务从简单参与到积分制,丰富了志愿服务的形式,更增加了积极性。
从之前临时帮忙,到如今雷打不动的“公益服务日”,三位阿姨已经忙碌了8个多月,累计服务840余人次,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了近七成。
更动人的是善意的蔓延。“公益服务日”队伍正在扩大,目前已吸引怡景园小区内会磨刀的周昌龙师傅等人参加,使服务居民内容更丰富。 “只要眼睛还看得清,这机器就不停转。”丁红梅一边把缝好的衣服递给居民,一边笑着说。
在怡景园小区,剪刀与缝纫机的故事还在继续,这些看似微小的善意,正像藤蔓般在社区蔓延生长,织就出一张细密的互助网络,让“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美德有了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