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觉寺塔
宏觉寺塔位于江宁开发区西南的牛首山上,塔建于唐代大历九年(774),系代宗李豫感梦“修峰顶七级浮屠”。后遭兵燹,明正统年间重修。
塔为明代风格,塔七级,砖木结构,从底层地平到塔顶复盆高为36.65米。若加上塔刹高约45米。塔的外壁转角有倚柱,它是由特制的子母砖固定在转角墙体内。各层的拱门四实四虚,为壹门形式,用面砖嵌在拱门的表面,磨缝拼制。塔身用青砖砌筑,灰缝用石灰加糯米汁,十分坚硬。
宏觉寺塔塔基选定有岩石上,十分坚固,数百年来,塔的主体未见倾斜。木质结构虽多次维修更替,塔体结构仍十分完好。
塔的风格为江南楼阁式砖木型。这种外八角、内四方、隔层错角的空筒式结构,在江南地区颇为流行。它的存在,不仅是祖国的宝贵遗产,也为研究佛教文化和古建筑学等提供了第一手实物资料。
1956年7月14日,祖堂山精神病院中有几位恢复较好的病人到塔中游玩,偶尔间发现了塔底地宫,并发现里面藏有文物。经南京博物院发掘,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其中主要有鎏金喇嘛塔、玉瓶、佛像等。这批文物的出现,有专家认为和航海家郑和有极大的关系,当然也有持不同意见者,定论尚待进一步考证。
199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出资350万元,对宏觉寺塔进行了维修并派专人看管,供游人参观。
弘觉寺塔1982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