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裱画
裱画是我国具有民族传统的一门特殊艺术,其目的是为书画配上衬纸、卷轴,以便张贴、欣赏、把玩、收藏。
在明清两朝,南京的裱画就十分闻名。太平天国时期,南京江宁方山周围大大小小分布了陶家庄、乐村、解溪等数个裱画村。由于村子位于方山脚下,方山裱画由此而得名。尤其是陶家庄,村里几乎人人会做装裱,家家有裱画的小作坊,来此裱画的文人墨客络绎不绝。陶家庄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裱画村。当时方山裱画行生意十分红火,做装裱生意的能工巧匠多集中在城内三山街一带,兴盛时多达几十家字号。
方山裱画分“红货”“白货”两种。喜庆匾额、中堂楹联称之为“红货”,又叫“红帮”,一般用红蜡光纸裱成;名人字画、书题警句,精装细裱,裱工考究,称之为“白货”。从事方山裱画的艺人往往红、白两货都做。红货产品除当地广为销售外,还远销江西、安徽、苏北等地。
方山裱画技艺流传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它传承和发扬了南裱的技艺特点,不仅具有独特的技艺特点和艺术魅力,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