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江宁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07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7-07 17:00  来源: 江宁区民政局   浏览次数:  加载中......

谢明、梁晓辉、张瑶、胡楠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健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补齐民生短板的提案”收悉,现将我局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截至2022年底,江宁区户籍人口126.79万,户籍老年人23.17万,老龄化率18.28%,我区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急剧上升。

目前全区共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10个,其中三级以上127个,助餐点201个(含社会化助餐点28个),实现助餐中心街道全覆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全覆盖。养老机构32家,其中社会办养老机构22家,区社会福利中心1家,街道敬老院9家。养老床位数11333张,每千名老人床位数达到51张,超过千名老人床位数45张标准,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数比例达97%,基本满足我区老年人养老机构入住需求。

一、加强部门履责和制度配套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统筹发展、保障基本、适度普惠”的原则,积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强规划引领,出台了《江宁区“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聚焦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监管等问题,制定了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基本养老服务指导目录、规范尊老金发放、规范补贴发放、家庭养老床位、适老化改造、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等13个配套政策。

二、有序推进设施规划与建设

根据人口规模和基本养老服务要求,合理布局养老服务设施。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总量增加了16000平方米。一是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区民政局联合区规划资源分局已经完成规划初稿,全面安排2022—2035年养老设施建设的总量指标、功能结构要求。本轮规划对老城区利用闲置资源建设养老设施进行了梳理,强化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注重区域设施空间布局。到2035年,规划机构养老服务设施111处、居家养老设施439处,总床位数达到2.68万张。二是着力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研究制定了《江宁区新建住宅项目配建养老服务用房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移交使用、房屋用途、日常运营、监管、安全生产、服务退出等环节的规范要求。区民政局作为区规委会成员单位,强化职能发挥,坚持源头把关,加强过程监督,确保配套质量,努力提升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可用性和适用性。自2018年以来,我局共审核新建小区配套养老服务用房104处,面积超5万平方米,2019年起,建成移交我局12处。三是开展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将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列入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每年根据市民政局下达任务,由社区引导改造对象提出申请,街道进行评估审核,按照每户2000元标准为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重度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2020年以来,累计为1080户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同时,向患阿尔茨海默病老人、“小江家护”服务对象免费发放具有一键呼叫、健康监测、实时定位、电子围栏、跌倒报警等功能的智能手环13769台;为全区“五类老人”、重点空巢独居老人家庭、养老服务场所安装“小江家护”联网式烟雾(燃气)感应报警器12894个,联网式烟雾报警连接区“互联网+养老院”和区消防救援大队物联网报警中心,有力保障高龄、重点空巢独居老年人居家安全。

三、优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品质

依托“互联网+养老院”平台,通过智能化手段、市场化运作,实现了养老服务的信息化、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一是打造“小江家护”居家上门服务品牌。整合老年人、重度残疾人、困境儿童上门照护服务需求,开发具有江宁特色的“小江家护”上门照护服务信息系统,从服务申请、能力评估、审核审批到服务机构签单、上门服务、跟踪监管、费用结算,全部通过“小江家护”系统平台实现,使服务对象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高质量专业化的服务,较好地解决了高龄、空巢、特困老人生活护理、医疗咨询和精神慰藉等难题,树立了优质居家上门服务品牌形象。目前政府购买“小江家护”居家上门服务已签约2.6万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天服务超过5000人次。二是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结合我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现状和服务要求,启动实施居家中心规范化建设,逐步对三级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有效改变了我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家一门头、一家一标识”的情况。三是开展老年人银发助餐服务。发展连锁餐饮企业助餐,充分整合社会餐饮企业资源,与连锁餐饮品牌合作,推出单价较低品种丰富的老年人银发套餐。推出人脸识别助餐,老年人注册后每天“刷脸”就餐,政府补贴即刻减免,大大提高助餐服务覆盖面和财政补贴效率。四是开展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区民政局、区医保分局、区卫健委、区财政局联合印发《南京市江宁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床位实施办法(暂行)》,整合民政家庭养老、医保长护险、卫健家庭医生政策,鼓励养老服务组织按照养老机构内容和标准,在失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中,设置家庭养老床位,提供与养老机构一样的规范化、专业化养老服务。

四、提升机构养老服务质量

一是稳步推进养老机构床位建设。持续加大养老机构床位建设力度,多渠道落实养老机构建设载体,32家养老机构共有床位5779张。养老床位与辖区老年人口同步增长,确保每千名户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不低于45张,每千名户籍老年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不低于30张。二是强化养老机构兜底保障功能。特困老年人应养尽养、应保尽保,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100%。坚持“宜公则公、宜民则民”的原则,稳妥推进养老机构公办民营工作。目前8家街道敬老院全部由品牌养老服务组织运营,既提升了敬老院专业服务水平,又盘活了政府闲置资源,推动街道敬老院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三是加强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全面施行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制度,推进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养老机构参评率达100%,其中五级2家(南京总共4家)、四级2家、三级7家、二级10家、一级6家。加强养老机构管理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照护有方”平台建设,增加机构智慧用电、人员行为识别、监控视频智能分析等功能,确保各项服务落实到位。按照《江苏省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设置指导规范(试行)》,完成9家农村敬老院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提升农村地区养老服务均衡供给。四提升养老机构医养水平。支持社会力量开办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护理型养老床位,满足失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持续照护需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29家,占比90%,其中开设护理院7家、医院6家、护理站1家、医务室15家。与卫健、医保部门加强联动协调,推动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医联体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承接失能人员照护保险服务。

五、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保障

一是建立“银发顾问”制度。为了让老年人方便精准地了解养老服务相关政策,我局于2019年建立江宁区“银发顾问”制度,印发《江宁区银发顾问手册》,规范“银发顾问”选拔、管理、考核,实现“银发顾问”社区全覆盖。促进养老服务供需信息对称,推动养老服务资源优化分配,提供政策咨询、资源链接、个性化养老方案定制等服务。目前,所有养老服务场所、社区、民政部门都发展成为“银发顾问”点,拥有专业“银发顾问”232人,并设立养老服务热线025-52191999。二是严格执行养老服务补贴制度。依据南京市《关于健全完善养老服务补贴的通知》,配套印发了《关于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财政补贴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江宁区养老机构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暂行)》《江宁区居家养老服务财政补贴发放管理办法(暂行)》《江宁区老年人助餐服务财政补贴发放管理办法(暂行)》等文件,规范补贴发放标准、流程,加大养老服务组织和个人按照相关规定享受补贴力度,有力推动“十四五”养老服务设施建设,2022年发放养老组织补贴1566.8万元、从业人员补贴60.7万元、尊老金2104.6万元。三是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建设。联合南京建康职业高级技工学校建成江宁区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开展养老护理员初、中、高级、技师层次培训。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护理员,每年两次,每次七天开展以实操为主的脱产培训。同时,在“小江家护”微信公众号上开设“小江大学”,线下教学视频同步更新至线上,供全体养老护理员自学,全面提升江宁养老护理员的专业素质。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同时还与区人社局、区总工会联合开展江宁区职工职业(行业)技能大赛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提升养老护理员职业认同感。四是开展“时间银行”项目。根据南京市统一安排,2019年起在秣陵街道开展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试点,探索建立互助性养老服务时间储蓄、兑换等激励、保障机制,2020年在全区推广,对全区80周岁及以上空巢独居老年人、60—79周岁低保家庭中失能半失能空巢独居老年人、农村留守老年人进行摸排,2020年底有注册意愿的实现“应注尽注”,目前已注册“时间银行”服务对象13248人、志愿者13820人,开展志愿服务7.78万单,完成服务时长(储蓄时间)44107.52小时。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借鉴吸收你们的意见建议:

一是强化政府主导,夯实养老服务根基。按照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定位,加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养老服务发展布局,打造多种类型的老年人身边的养老服务载体。加快推进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增强政府养老服务托底保障能力。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引导农村敬老院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为周边农村老年人提供专业上门照护服务,弥补农村养老服务不足的问题。

二是优化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提升养老服务队伍素质,今年,养老护理员培训率达到100%、技能等级持证率达到30%,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培训率达到100%;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引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康复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服务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服务达到100%;深化“小江家护”居家上门服务内涵,拓展提升“互联网+远程问诊”“互联网+护理”“互联网+辅具租赁”“家庭养老床位”等专业服务领域,满足老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三是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多层次养老服务。构建政府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多方参与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完善由政府主导提供的基本养老服务,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引导国有企业(旅游康养集团)投资养老服务业,保障基本养老服务、提供普惠养老服务,培育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餐饮、体育、家政、教育、健康等行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大力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通过市场化的产品设计和财政资金引导,整合适老化改造、上门服务、银发助餐、失能险照护等现有政策,吸引有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家庭自费购买家庭照护服务。

再次感谢各位委员对养老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 系 人:罗景辉

联系电话:025-52180243

南京市江宁区民政局

2023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