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3053208/2024-51949 | 主题分类: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组配分类: | 区政府办文件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江宁区发改委 | 生成日期: | 2024-07-11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江宁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举措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以旧换新;设备更新;循环利用;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江宁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举措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不断增进有效投入,激活消费潜力,提升江宁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举措。
一、总体目标
围绕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升级、供给提升五大行动,着重从重点用能企业设备更新改造;汽车、家电、家居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开展工作。到2027年,全区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能源环保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30%左右,以旧换新率、固废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显著提升,不断促进全区新质生产力进一步释放和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设备更新行动
1、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支持企业对装备、生产线、车间等进行智能化改造。积极开展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不断提升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数字化水平。到2027 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基本全覆盖,重点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6%、78%;建成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车间59个、工厂10家,省级以上“智改数转网联 ”标杆企业3家、省级以上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2个。(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各街道园区。以下均需各个街道园区落实,不再单独列出。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其他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下同。)
2、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围绕新型工业化,聚焦“5+4+5”创新型产业集群,实施重大技改突破行动,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每年组织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50个。推广能效达到先进水平和节能水平的用能设备,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领跑者”行动。分行业分领域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到2027年,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建成省级以上绿色工厂50家。(责任单位:区工信局)
3、推动老旧装置安全环保水平提升。严格落实能效、排放、安全等强制性标准和设备淘汰目录要求,依法依规淘汰不达标设备。推动重点企业(化工危化品等)加快老旧装置更新改造和新技术应用,淘汰一批风险高、自动化程度低、低端低效的老旧装置。(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应急管理局、江宁生态环境局)
4、推动能源设备设施更新升级。持续推动区内配电网、农村电网设备线路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推进服务光伏、新型储能等清洁电源替代项目。(责任单位:区发改委、供电公司)
5、推动生态环境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实施污染物处理设施升级改造,鼓励重点排污单位更新改造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预计到2027年,全区重点用能企业超低排放设备更新改造基本完成。(责任单位:区工信局、江宁生态环境局)
6、加快老旧住宅电梯报废更新。完善预诊筛查、全面评估两级安全评估机制,定期对全区15年以上老旧住宅电梯进行全覆盖评估。逐步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房产局、规划资源分局)
7、推动老旧管道更新改造。持续实施燃气老化管道更新改造行动。到2027年,累计完成老旧燃气管道更新改造28公里。推进自来水厂及加压调蓄供水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到2027年,累计完成新改建供水管网约15公里。(责任单位:区城建局、水务局、水务集团)
8、推动污水处理、环卫、安防等设施更新改造。加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环卫车辆等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实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因地制宜推动完善配套物联智能感知设备。有序推动重点公共区域和道路视频监控等安防设备改造。到2027年,累计实施老旧污水管网更新30公里,新建或改建垃圾转运设施1台(套),更新环卫车辆10辆。(责任单位:区城建局、水务局、城管局、公安分局)
9、推进建筑施工设备更新和存量建筑节能改造。淘汰更新高污染、老化磨损严重、技术落后的建筑施工工程机械设备。鼓励使用新能源、新技术工程机械设备和智能建造设备。(责任单位:区城建局)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提高基础设施节能环保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责任单位:区房产局)支持非工楼宇安装空调智慧调控设备,优化空调负荷运行结构。(责任单位:区发改委、供电公司)
10、加快推动住宅小区消防设施器材隐患整改。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开展消防设施器材检测评估,全面排查、分类整改,推动住宅小区更新改造存在问题隐患的消防设施器材。(责任单位:区消防救援大队、房产局)
11、加快交通运输设备转型。推动老旧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更新。新增公交车辆实现新能源、清洁能源全替代,持续推进老旧新能源公交车和动力电池更新换代。到2027年,城区公交新能源比例达到95%以上。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江宁生态环境局、工信局、城建集团、交建集团、公交集团)
12、推动农业农村设备设施升级。推进耗能高、污染重、作业损失大、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加快高效低耗智能农机推广应用。争取到2027年,报废更新农机数量200台(套)。鼓励开展老旧大棚、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畜禽养殖等设施设备更新。开展示范园区农用设备更新行动,推广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设施设备应用。(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13、提升教育和文旅设施水平。按照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配置标准,配置、更新教育教学设备。(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加快景区景点、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区域内部数字化、智能化移动端升级改造,推动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技术应用,推进索道缆车、游乐设备、演艺设备等文旅设备更新改造。(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市场监管局)
14、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推动医疗机构病房改造提升,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配CT等设备。到2027年,医疗设备更新数量约200台(套)。(责任单位:区卫健委)
(二)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
15、加快推进汽车以旧换新。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和车辆安全环保检验标准,依法依规淘汰符合强制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联动出台汽车以旧换新激励政策,鼓励汽车生产、销售企业发放置换补贴,运用折扣让利、发放消费券、购车赠送充电桩等促销活动,激发消费者换新意愿。到2027年,累计报废更新汽车约4万辆。(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公安分局、江宁生态环境局)
16、推动电动自行车有序更新。采取集成奖补政策,鼓励电动自行车销售商、平台企业采取旧车折价回购、补贴出售合规新车等方式,推动临时信息牌电动自行车有序淘汰、以旧换新。实施非标电动自行车清理整治,依法查处非法生产、销售、改装行为。(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商务局、发改委、市场监管局)
17、大力开展家电产品以旧换新。畅通家电更新消费链条,拓展消费场景,丰富消费者选择。引导家电销售企业举办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开设线上线下家电以旧换新专区,对以旧家电换购节能家电的消费者给予优惠。出台支持政策,全面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推动家电售后服务专业化、标准化、便利化,引导商家积极开展无理由退换货服务承诺。(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市场监管局)
18、引导家装消费品换新。通过政府支持、企业让利等方式,鼓励居民开展旧房装修、厨卫等局部改造。推广家具、洗浴装置、视频照护、家用健康监测设备等适老化产品,支持装修等领域经营主体拓展居家适老化改造业务。推动家装样板间进商场、进社区、进平台,鼓励行业协会组织家居消费节、家博会等家装促销活动。(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城建局、房产局)
(三)实施回收循环利用行动
19、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加快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区域建设,健全回收站点、分拣中心和集散交易市场一体化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形成“一区一中心、一街一站”布局。到2027年,累计建成集中分拣处理中心5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超450个。优化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布局。鼓励家电等生产企业发展回收、加工、利用一体化模式。力争到2027年,废旧家电规范化回收量增长15%。推动公共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完善办公设备回收渠道。(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发改委、工信局、机关事务管理局、城管局、国资办)
20、优化废旧产品设备回收模式。加快发展“换新+回收(利用)”新模式,支持消费品生产、销售企业以及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利用配送、安装、维修等渠道建设逆向物流体系。支持企业探索“互联网+回收”模式,普及线上预约、线下回收、在线结算的高效回收模式。(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工信局)
21、便利二手商品流通交易。放宽二手车经营主体准入,推广江苏省汽车流通信息服务(二手车)系统,便利二手车交易。推行二手车出口登记异地通办。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稳步扩大二手车出口规模。推动二手电子产品交易规范化,加强信息安全监管。支持电子产品销售企业开展二手产品鉴定、维修和销售业务。(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公安分局、市场监管局、交通运输局)
22、有序推进再制造和梯次利用。鼓励推动整车企业开展核心零部件再制造,支持龙头企业加快航空发动机、航空零部件再制造技术攻关。到2027年,培育一批专业化再制造企业。推动风电设备中发电机、齿轮箱、主轴承等高值化部件再制造,以及光伏逆变器等关键零部件再制造。推动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到2027年,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发改委、科技局)
23、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规范回收主体交售行为,引导废旧产品流入规范化拆解企业,促进高值化利用。持续推进江南环保产业园建设,推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合理延伸,培育一批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领军企业。支持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骨干企业发展。(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商务局、城管局、工信局、江宁生态环境局)
(四)实施标准升级行动
24、推广能效、排放、技术标准应用。利用节能宣传周、全国“质量月”等活动,强化能效、排放、技术标准宣贯。加强节能标准应用实施与监督检查。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能效、排放、安全等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对照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推进清洁生产。(责任部门:区市场监管局、发改委、工信局、江宁生态环境局)
25、强化落实产品技术标准。严格落实汽车、电动自行车、家电、家装等消费品在安全、健康、性能、环保、检测等方面的标准,促进消费品以旧换新。贯彻消费品质量标准,严格质量安全监管,普及家电安全使用年限和节能知识。推动碳标签、重点产品碳足迹认证等标准体系建立。加快落实新兴消费标准供给。(责任部门:区市场监管局、工信局、江宁生态环境局、发改委、应急管理局)
26、贯彻落实资源循环利用标准。落实材料和零部件易回收、易拆解、易再生、再制造等绿色设计标准以及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等标准规范。鼓励各行业社会团体牵头或参与制定和实施资源循环利用团体标准。支持资源循环利用标准化试点建设。(责任部门:区市场监管局、工信局、江宁生态环境局、商务局)
27、强化重点领域国内国际标准衔接。支持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加大在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碳排放等领域国际标准的实质性参与力度。加强质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国内国际衔接。充分发挥国际、国内标准化专业机构作用,开展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责任部门:区市场监管局、发改委、工信局、江宁生态环境局)
(五)实施供给提升行动
28、提升产品供给能力。立足我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定期梳理重点企业、优势产品、设备更新需求目录,积极组织开展供需对接活动,大力推广新型电力设备、信息通讯设备、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品。到2027年,新培育认定省级首台套产品10项。(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商务局)持续加大“江苏精品”品牌培育力度。到2027年,培育“江苏精品”品牌认证企业产品(服务)4个。(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29、提升技术供给能力。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卡脖子”难题,开展重大装备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锚定“5G+工业互联网”、先进电网和高效储能、高效节能环保装备、再制造等领域,开展共性关键技术、跨行业融合性技术、前沿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定期发布全区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和应用场景,组织申报节能降碳先进技术装备,鼓励节能高效技术广泛应用。到2027年,组织实施科研攻关项目150个,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个,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个。(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发改委、工信局)
30、提升区域消费供给能力。全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区,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举办国际消费节等系列活动,推介智能家电、汽车等消费品品牌,激发消费活力。加强“满意消费长三角”品牌建设,强化在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领域的监管协作。全面深化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区,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打造文旅消费智能综合服务平台,提升文旅消费国际影响力。(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市场监管局、文旅局)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机制。建立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制定年度任务清单,强化统筹协调和责任落实。区发改委负责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请示报告。各有关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制定相关领域的具体措施或规范,推出有含金量的配套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各部门按职能分工负责)
(二)加大财政支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统筹使用各级资金联动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用足用好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相关资金、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等各类专项资金。落实好省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叠加我区贴息政策。推广“专精特新贷”。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加大绿色产品采购力度,强化财政资金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责任单位:区财政局)
(三)落实税收政策。指导企业落实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免征关税、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购置节能专用装备所得税抵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所得税和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等,确保优惠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推广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做法。落实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增值税简易征收政策,及时做好所得税配套政策落实,优化税收征管标准和方式。(责任单位:区税务局、开发区税务局)
(四)健全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推广“苏碳融”“宁创贷”等绿色金融产品。开展政金企对接活动,发挥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作用。引导银行机构合理增加绿色消费信贷。落实国家最新汽车贷款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合理降低自用汽车首付比例。(责任单位:区发改委)
(五)加强要素保障。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在符合相关要求的前提下,“零增地”技术改造项目实行审批目录清单管理,清单以外项目实行承诺验收制。统筹社会源废弃物分类收集、中转贮存等回收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公用设施用地范围,保障合理用地需求。(责任单位:区规划资源分局、工信局、城管局、江宁生态环境局)
(六)广泛发动宣传。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形成政府、协会、企业、电商平台等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和消费者参与动力。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新媒体、电商平台等渠道加大设备更新、以旧换新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加快形成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样本。(各部门按职能分工负责)